包含力的词语
- 151、叶力:协力;合力。
- 152、一力:协力;合力。 一把气力。指一人之力。尽力;竭力。独力。 一个仆人。
- 153、引力势能: 词语解释⒈ 物体系内由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如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近地点附近引力势能较小,在远地点附近引力势能较大。
- 154、引力场: 词语解释引力场[ yǐn lì chǎng ]⒈ 物体周围存在引力作用的空间。在引力场的同一点上,任何质量的物体都得到同样的加速度。亦用于比喻。
- 155、一心一力: 同心协力。
- 156、意力:意志。
- 157、阴力:鬼神之力。
- 158、有心力: 有心力yǒuxīnlì (1) 向一确定的固定点或动点吸引的力,或从一确定的固定点或动点排斥开的力 英 central force
- 159、余力: 余力yúlì (1) 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 例 不遗余力 英 strength or energy to spare
- 160、运力:用力;尽力。指运输力量。
- 161、有气无力: 有气无力yǒuqì-wúlì (1) 形容说话做事打不起精神来,或指非常疲惫 例 直哭得个有气无力,没情没绪。——《醒世恒言》 英 wanly;feeble
- 162、有气没力: 有气没力yǒu qì méi lì (1) 形容说话做事打不起精神来,或指非常疲惫 例 直哭得个有气没力,没情没绪。——《醒世恒言》 英 wanly;feeble
- 163、有生力量: 有生力量yǒushēng lìliàng (1) 指军队里的战士、马匹等 英 effective strength (2) 泛指军队 英 troops
- 164、有心无力: 有某种愿望或设想,却没有力量实现。
- 165、有行为能力: 具备一定条件的自然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在中国,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有民事行为能力。
- 166、原动力: 原动力yuándònglì (1) 动力的来源或起始力 英 motive power;motivity
- 16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词语解释⒈ 使混凝土在荷载作用前预先受压的一种结构。预应力用张拉高强度钢筋或钢丝的方法产生。张拉方法有两种:(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放松钢筋两端;(2)后张法。即先浇灌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再张拉穿过混凝土内预留孔道中的钢筋,并在两端锚固。预应力能提高混凝土承受荷载时的抗拉能力,防止或延迟裂缝的出现,并增加结构的刚度,节省钢材和水泥。
- 168、下力: 下力xiàlì (1)出力;卖力 例 为了达标,下力苦干 英 enforce;exert oneself;make efforts;put forth strength
- 169、血力:犹血汗。
- 170、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有余而力不足xīn yǒuyú ér lì bùzú (1) thespi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形容有意干某事而客观上(如身体)不允许 例 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红楼梦》 英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 171、贤力:贤明而有作为的人。
- 172、相时度力: 观察时机估计力量。
- 173、小力: 小力量。 谦称自己的仆役。
- 174、心长力弱: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 175、心长力短: 见“心长才短 ”。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ˊ
- 笔划2
- 繁体力
- 五笔LTN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2) 同本义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4) 力量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6) 能力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8) 威力;权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11) 劳役;仆役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14) 兵士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15) 姓动词(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3) 役使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副词(1) 尽力,竭力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