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力的词语
- 201、生命力: 生命力shēngmìnglì (1) 指生物维持自身生命的能力 例 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风景谈》 英 life-force;vitality
- 202、神工妙力:工:技艺,功夫。指技艺极其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 203、神工鬼力: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 204、诗力: 1.诗的工力。 2.诗的力量。
- 205、使力: 使力shǐlì (1) 使劲 例 使力敲打 英 with force
- 206、十力: 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 指如来。
- 207、时力:古代强弩名。
- 208、食力: 1.靠劳动生活。 2.指靠劳动生活的人。 3.靠租税生活。 4.粮食和人力。 5.指腹中有食物而产生的气力。
- 209、水力发电:利用在河流上游适当的地方筑拦河水坝,拦阻河水,使水流顺著引水设备而流到下游的水力发电厂,利用高水位落差的水流来推动滑轮机的叶片,使其带动发电机,而将天然的水力转变成万能的电力。
- 210、水力: 水力shuǐlì (1) 水流所产生的动力,是自然能源之一 例 水力发电 英 waterpower
- 211、守时力民:守时 shǒushí 遵守规定的时间。
- 212、事力: 1.用力。 2.指使用武力。 3.供役使的人,仆役。 4.能力;力量。 5.实力;武力。
- 213、势穷力极:大势已去,力量已用到极限。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 214、势力之交: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21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词语解释⒈ 恃:倚仗;昌:兴旺。依靠美德的一定兴旺发达,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 216、手力钱: 即手力资。
- 217、手力: 亲手劳作。 人手,劳力。 指手力资。 古代官府中担任杂役的差役小吏。
- 218、死力: 死力sǐlì (1) 全身的劲儿 例 下死力 英 all one’s strength (2) 使出浑身的力气 例 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 with all one’s strength
- 219、私力: 1.私人的权力。 2.指自己的力量。
- 220、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词语解释⒈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通过修订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后编成的智力量表。于1916年首次发表,以后又多次修订。共九十个测验项目,按年龄将项目分组,每个年龄组有六个,每个项目代表两个月智龄。
- 221、人力资本: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质量范畴。包括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222、人力车: 一种用人力挽拉的供人乘坐的单座胶轮车。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旧时由日本传入,故又称东洋车。 泛称各种用人力推或拉的车辆。
- 223、日力: 指一天的力气。 泛指时间、光阴。
- 224、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旧称“绝对温标”。温标的一种。国际上作为基本温标。由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即开尔文勋爵)首创。单位为“开尔文”。国际符号为k。摄氏温标(t)与热力学温标(t)之间的换算关系为:t=t+273.15,式中t的单位为开,t的单位为°c。
- 225、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其定量关系为: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的总和。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ˊ
- 笔划2
- 繁体力
- 五笔LTN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2) 同本义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4) 力量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6) 能力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8) 威力;权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11) 劳役;仆役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14) 兵士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15) 姓动词(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3) 役使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副词(1) 尽力,竭力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