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印的词语

  • 76、锥印: 1.指苏秦以锥刺股﹑发奋夜读。事见《战国策.秦策一》。
  • 77、装印: 1.印刷装订。
  • 78、印状: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
  • 79、硃印:朱色印记。
  • 80、铸印: 1.铸造官印。《太平御览》卷九三一引锺离岫《会稽后贤传》﹕"孔愉字敬康﹐尝至吴兴余不亭﹐见人笼于路﹐愉求买而放于溪中。行至水﹐反顾视愉。及封此亭而铸印﹐首回屈﹐三铸不正﹐有似昔之顾。灵德感应如此。"因用为咏龟之典。
  • 81、金印系肘:象斗一样大的金印挂在手臂上。比喻官高位尊,功勋卓著。
  • 82、咒印:道教术语。
  • 83、周印:传说中的神兽名。
  • 84、证印: 证印zhèngyìn (1) 即“印证”。证明 例 无与为证印者矣。——清·袁枚《祭妹文》 英 confirm;verify
  • 85、辙印: 1.车子行驶的痕迹。
  • 86、罩印:印花方式之一
  • 87、掌印: 掌印zhǎngyìn (1) 掌管印信,比喻主事或掌权 英 be in power
  • 88、摘印:清制﹐地方官犯事﹐须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叫"摘印"。
  • 89、凿印: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后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 90、錾印:用模子刻印。
  • 91、预印: 预印yùyìn (1) 在出版或发行前预先印刷 英 preprint
  • 92、与愿印: 佛教姿态之一。
  • 93、银印:银质的官印。
  • 94、牙印: 1.即佛牙。 2.用象牙制的印章。 3.齿痕。
  • 95、心印:1.禅师所证悟的境界。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4.心心相印。 5.拆字术。
  • 96、血印: 血印xuèyìn (1) 血迹 英 blood stain
  • 97、相印: 相投合,相一致。 丞相之印。
  • 98、香印:即印香。
  • 99、洗印: 洗印xǐyìn (1) 对影片或相片进行冲洗印制 英 developing and printing
  • 100、五印: 见“五印度 ”。
  • 拼音yìn
  • 注音ㄧㄣ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GB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2) 同本义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印,验也。——《苍颉篇》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其印自落。(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4) 泛指图章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6) 痕迹,标记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9) 姓动词(1) 盖章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3) 印刷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若止印二三本。若印数十本。此印者才毕。(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9) 使物上留下痕迹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10) 又如:印合(模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