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印的词语

  • 101、无名印: 1.中药地榆的别名。
  • 102、通印:"通印子鱼"的省称。
  • 103、条印: 长条形的印章。
  • 104、堂印: 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 105、拓印:将石碑上的字、画摹印在纸张上,称为「拓印」。
  • 106、缩印: 缩印suōyìn (1) 把书画、文件等用照相的办法缩小,再制版印刷 英 reprint books in a reduced format
  • 107、四印:旧指四种修养身心之道。
  • 108、私印:代表个人的印章。
  • 109、水印: 水印shuǐyìn (1) 纸张在对着光线时所见的标记 英 watermark (2) 指我国传统的用木刻印刷绘画作品的方法。调和颜料用水,不用油质,跟一般彩印法不同,所以特称为“水印”。也叫“水印木刻” 英 watercolour block printing
  • 110、朱印:朱色印记。
  • 111、手印: 手印shǒuyìn (1) 指尖印纹 英 fingerprint (2) 特指在凭据上按的指纹 例 没有图章,按个手印吧! 英 an impression of the hand
  • 112、诗印: 1.诗作的刻本。
  • 113、省印:官署之印。
  • 114、信印:作为凭证的印章。
  • 115、上印:上缴官印。谓辞官退职。
  • 116、铅印: 铅印qiānyìn (1) 用铅字排版印刷 英 letterpress
  • 117、千里印: 谓就任远地之官。
  • 118、木印: 1.木质的印章。
  • 119、模印: 1.亦作"橅印"。 2.刻板印刷。 3.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 120、名印:刻有私人姓名的印章。
  • 121、密印: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 3.佛教禅宗指达摩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 122、门印: 1.旧时官员的亲随。
  • 123、马印:刻作马形的印纽。
  • 124、弄印:《史记.张丞相列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后因称任命御史大夫为"弄印"。
  • 125、六面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 拼音yìn
  • 注音ㄧㄣ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GB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2) 同本义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印,验也。——《苍颉篇》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其印自落。(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4) 泛指图章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6) 痕迹,标记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9) 姓动词(1) 盖章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3) 印刷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若止印二三本。若印数十本。此印者才毕。(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9) 使物上留下痕迹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10) 又如:印合(模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