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历的词语
- 51、新历:1.新订的历法。2.新年历书。 3.辛亥革命后称公历为新历﹐农历为旧历。
- 52、天历:亦作“天歷”。 历法。 犹天命。指帝位。 太平天囯的历法。公元1852年起施行于太平天囯管辖地区
- 53、天文年历: 词语解释⒈ 刊载一年中天体坐标和天象活动的表册。包括有太阳、月球、大行星和基本恒星等不同时刻的位置;日食、月食、月掩星、日月出没及晨昏蒙影等天象资料和辅助用表。《中国天文年历》由紫金山天文台编算。
- 54、通历:总共经历。
- 55、推历:亦作“推歷”。推算时历
- 56、史鱼历节: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历尽;节:节操。史鱼历尽节操。形容坚持操守,忠贞不渝
- 57、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词语解释⒈ 关于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亦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条件的限制。
- 58、庆历新政: 词语解释⒈ 北宋仁宗时的政治改革。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后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改革持续一年即终止。
- 59、南海湾国家历史公园: 词语解释⒈ 在加拿大纽芬兰省北部。考古学家在此发现11世纪古挪威人遗址,证明北欧人比哥伦布早400年到达美洲。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
- 60、历代诗话: 词语解释⒈ 诗话丛书。清代何文焕辑。共收录南朝梁钟嵘《诗品》和唐、宋、元、明代的诗话共二十八种。近代人丁福保有《历代诗话续编》为之补充,收有唐代至明代诗话共二十九种。
- 61、历陈:一条一条地陈述。
- 62、历落嵚崎: 词语解释⒈ 嵚崎:山岭高峻的样子,指人品格不凡;历落:形容仪态俊伟,指人的仪表品格特异。比喻人杰出不群,潇洒不凡。
- 63、历乱无章: 词语解释⒈ 历乱:凌乱。十分凌乱,没有一点章法。
- 64、历历如画:历历:分明可数。形容叙述、描写清楚明白,如同将绘画呈现在人眼前一样
- 65、历史因素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社会历史由多种因素(原因、条件)决定的理论。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感性、理性等方面的多种因素平等看待,反对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的、决定的和非决定的原因。认为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在同等程度上影响其他方面并受其他方面影响。
- 66、历史循环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
- 67、历史宿命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可抗拒的、不可避免的神秘力量(天意或命运)所决定的理论。它完全否定人在历史上的自觉能动性,主张服从天命。
- 68、历史目的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历史是某种先定目的的实现过程的理论。是目的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如有的把历史看作由神的旨意所安排,有的把历史看作是“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
- 69、历史观: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如“御史”、“四望车”、“腰斩”等。这些语词只在叙述历史时使用。
- 70、历史非决定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主张社会历史过程没有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积,任何社会现象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不可重演,历史不能预言。
- 71、历史地理学: 词语解释⒈ 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按研究内容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地图学等。
- 72、历史辩证法: 词语解释⒈ 即“历史唯物主义”。⒉ 社会历史过程自身的辩证法。即社会历史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
- 73、历书时:描述天体运动的方程式中采用的时间﹐或天体历表中应用的时间﹐简称ET。
- 74、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
- 75、律历:亦作“律歷”。亦作“律厤”。指乐律和历法。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ˋ
- 笔划4
- 繁体歷、曆
- 五笔DLV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2) 同本义历,过也。——《说文》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历齐河。——清· 姚鼐《登泰山记》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身不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历两京左右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3)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4) 行;游历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 杜光庭《李筌》(5)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6) 超越;超过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7)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8)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 韩愈文(9)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10) 选择,选定 。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11) 发出;流露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12) 审视;察看;推算历象日月星辰。——《汉书》(13)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14) 扰乱,触犯 。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副词(1) 尽;遍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2)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3) 逐一;逐个地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4)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形容词(1) 分明,清晰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2) 稀疏。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3)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名词(1) 历法,历术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2)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3) 又如:航海历(4) 次第,依次而定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6)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7) 通“鬲”。釜鬲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8) 通“枥”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