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吐的词语
- 126、吐突: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唐代有吐突承璀,见《新唐书.宦者传上》。
- 127、吐吞:吞吐。常用以形容山水争雄之势。
- 128、吐绿:呈现翠绿色。
- 129、吐曜: 1.亦作"吐耀"。 2.发出光辉。亦借指能发光的日月星。
- 130、吐食握发:哺:口中所含的食物。意为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没洗好的头发握在手里以迎接来访之士。比喻殷勤接待贤士,招揽人才。也作“握发吐哺”。
- 131、吐铁: 1.贝名。也叫土铁,俗称泥螺。壳卵圆形,体肥,略带黄色。生活于浅海泥滩上,我国沿海各地均产,肉可供食用。
- 132、吐图: 1.指尧时龙马衔图出河的传说。
- 133、吐弃: 吐弃tǔqì (1)唾弃 例 吐弃庸俗作风 英 spurn;cast aside;reject
- 134、吐绚:焕发光彩。
- 135、吐万: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姓。北周有吐万绪。《隋书》﹑《北史》有传。
- 136、吐谈: 1.犹谈吐。
- 137、吐绽:犹裂开。
- 138、吐晕: 1.散发光彩。
- 139、吐华: 1.亦作"吐华"。 2.开花。 3.放射光华。
- 140、吐火: 发出火光。 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141、吐番:
- 142、吐辞: 1.亦作"吐词"。 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 143、吐白凤:《西京杂记》卷二:'雄 扬雄 着《太玄经》,梦吐白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白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 144、吐凤:《西京杂记》卷二:'雄 扬雄 着《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 145、吐白: 呈露白色。 陈说,宣告。
- 146、吐根: 吐根tǔgēn (1) 一种热带美洲灌木 英 black ipecac (2) 热带南美洲产的一种匍匐植物,花下垂 英 ipecac
- 147、吐握:即“吐哺握发”: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 148、吐气扬眉: 吐气扬眉tǔqì-yángméi (1) 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也作“扬眉吐气” 英 feel proud and happy;feel proud and elated
- 149、吐血: 吐血tùxiě (1) 病证名。指内脏出的血从嘴里吐出,无呕声,也无咳声。包括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出血 英 hematemesis
- 150、吐属: 吐属tǔshǔ (1) 谈吐的言辞;谈吐 例 莫小视他年纪轻轻,但青年才俊,吐属也极高雅 英 style and manner of conversation
- 拼音tǔ,tù
- 注音ㄊㄨˇ,ㄊㄨˋ
- 笔划6
- 繁体吐
- 五笔KFG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tǔ动词(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2) 同本义吐,写也。——《说文》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4) 口说,陈说 。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5) 显露,呈现 。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6) 发出;散发 。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7) 长出 。如:吐穗;吐芽(8) 抒发;抒写 。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9) 由里向外伸 。指舌头。如:吐舌头(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11) 摆出,亮出 。武术用语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12) 开放 。如:吐葩(开花);吐花(13) 出 。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名词(1) 姓(2) 另见tùtù动词(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如:吐赃(4) 另见tǔ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