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吞的词语

  • 101、吞炭漆身: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 102、漆身吞炭: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 103、吞声忍泣:吞声:咽下哭声;忍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 104、吞声饮泣: 吞声饮泣tūnshēng-yǐnqì (1) 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英 swallow the voice and tears
  • 105、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 106、吞泡:在工作中偷懒。
  • 107、吞齧: 吞食或湮灭。
  • 108、吞啮:亦作“吞嚙”。 吞食。 湮灭。 吞并。
  • 109、啮雪吞毡: 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单于留不遣,欲降武,乃幽武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 110、气吞虹霓: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111、气吞虹蜺: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 112、囊吞:囊括吞食。
  • 113、吞纳:汇合;容纳。
  • 114、吞灭: 吞灭tūnmiè (1) 并吞消灭 英 conquer and annex
  • 115、吞滅: 吞灭tūnmiè (1) 并吞消灭 英 conquer and annex
  • 116、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 117、慢声吞气: 1.见"慢声慢气"。
  • 118、慢慢吞吞:指做事没有效率。
  • 119、慢吞吞: 慢吞吞màntūntūn (1)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的 例 叫她别这样慢吞吞的 英 irritatingly slow;exasperatingly slow
  • 120、囵吞:囫囵吞枣 húlún-tūnzǎo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 121、鹘仑吞枣: 鹘仑吞枣húlún-tūnzǎo (1) 鹘仑:同“囫囵”,整个的。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辨滋味 英 swallowed a date whole (2) 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混或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英 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to read without doing any thinking for oneself
  • 122、鹘仑吞:谓不加咀嚼﹐整个儿吞下。
  • 123、吞舟是漏: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 124、网漏吞舟之鱼: 《史记·酷吏列传序》 【名称】网漏吞舟之鱼【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 zhī yú
  • 125、网漏吞舟: 网漏吞舟wǎnglòu-tūnzhōu (1) 网里漏掉吞舟的大鱼,比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 英 (of laws) too mild (to punish criminals)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DK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2) 同本义吞,咽也。——《说文》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4) 吞并,消灭掉吞,灭也。——《广雅》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6) 容纳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7) 忍受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8) 又如:吞恨形容词痴呆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