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吴的词语

  • 151、吴蜀夷陵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吴国袭杀蜀将关羽,夺去荆州。公元222年,刘备率军伐吴,由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吴大将陆逊以静制动,在{{d046}}亭(今湖北宜都北)用火攻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故。
  • 152、吴姝:吴地的美女。
  • 153、吴仞之:中国话剧导演、戏剧教育家、词人。
  • 154、悬首吴阙:犹言悬门抉目。
  • 155、吴泉:即虞渊。
  • 156、侨吴:春秋郑子产(名侨)和吴季札的并称。
  • 157、吴醥:吴地所产的酒。
  • 158、吴庖:吴人善烹调,故以指精美的肴馔。
  • 159、吴派: 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 160、吴门派: 1.亦省作"吴门"。 2.明代中期中国画流派之一。沈周的学生文征明山水画名盛当时,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陈道复﹑王谷祥﹑陆治﹑钱谷等,他们都是苏州府人,因称"吴门派"。在画坛上有重要的地位。
  • 161、吴诺棋: 形容人功劳很大,不能够忽略。
  • 162、吴侬:1.吴音。因吴人语中多带侬字。2.吴人的代称。
  • 163、吴侬软语:别称“吴侬娇语”、“吴侬细语”,形容“吴人讲话轻清柔美”这个现象。一般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方言,苏州话、上海话等方言比较软糯婉转,故有“吴侬软语”之称。
  • 164、吴二娘: 古代歌妓名。
  • 165、吴娘: 1.吴地美女。 2.指古代歌妓吴二娘。
  • 166、吴二娘曲:古歌曲名。为名妓吴二娘作,故称。
  • 167、吴娘曲:古歌曲名。传为古歌妓吴二娘作。
  • 168、吴相庙:伍子胥的庙。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奔吴,佐吴王伐楚败越。后因谏夫差勿与越和,赐死。后人立庙祀之,称为吴相庙。
  • 169、吴緜: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緜"。
  • 170、吴棉: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棉"。
  • 171、吴绵: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绵"。
  • 172、吴蒙: 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 173、吴下阿蒙: 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 174、吴梅:杨梅。吴地盛产,故称。
  • 175、吴禄贞:吴禄贞(1880-1911)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湖北云梦人。曾留学日本,参加兴中会。回国后历任清军练兵处监督、新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策划举兵反清,并联系山西革命军,准备发动北方新军起义。不久,被袁世凯派人暗杀。
  • 拼音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GD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形容词〈方〉∶大 。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