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吴的词语

  • 176、吴绫:古代吴地所产的一种有纹彩的丝织品。以轻薄著名。
  • 177、蜀锦吴绫:比喻(声名)高贵。
  • 178、吴梁:汉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的并称。
  • 179、吴练:《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东山望吴昌门,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芦蒭也。''后遂以'吴练'为典实。指白马。唐刘威《伤曾秀才马》诗:'吴练已知随影没,朔风犹想带嘶闻。'吴阊门。代指苏州。清徐晟《春感和舍弟漳州来韵》:'几曾极目观吴练,最是伤心续楚词。'
  • 180、吴蓝:蓝草的一种。可做染料。
  • 181、吴魁:大而平的盾。
  • 182、吴余鲙:即吴王脍馀。
  • 183、吴王脍余:传说中的鱼名。
  • 184、吴均体: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文章清秀拔俗,时人或仿效之,称'吴均体'。
  • 185、吴文俊: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 186、吴郡星郎:吴地杨梅的美称。
  • 187、抉目吴门: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 亦作:抉目东门 、抉目胥门 、抉目悬门
  • 188、吴绢:古代吴地所产的绢。以质地轻薄著名。
  • 189、吴敬梓: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
  • 190、吴人不识越境:谓身处异地,环境生疏。
  • 191、荆吴: 1.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 192、吴京:即今之南京。
  • 193、襟吴带楚:意思说人文、地理处在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界处,泛指南北风格交融。
  • 194、吴中四杰: 明初杨基、高启、张羽、徐贲四人并有诗名,均吴人,故称。
  • 195、吴侬娇语:别称“吴侬娇语”、“吴侬细语”,形容“吴人讲话轻清柔美”这个现象。一般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方言,苏州话、上海话等方言比较软糯婉转,故有“吴侬娇语”之称。
  • 196、吴趼人:吴趼人 (1866—1910),原名宝震,又名沃尧,清代谴责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
  • 197、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 198、吴健雄:吴健雄(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
  • 199、吴光剑:吴光,春秋吴公子光。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裁,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后因以"吴光剑"为谋逆篡位之典。
  • 200、吴剑: 1.宝剑。春秋吴人善铸剑,故称。 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徐,则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徐君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
  • 拼音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GD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形容词〈方〉∶大 。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