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咈的词语

  • 1、吁咈:不以为然。
  • 2、违咈: 1.亦作"违咈"。 2.违背,不顺从。
  • 3、啁咈:犹喧哗。多表示不满。
  • 4、俞咈:犹言赞成和反对。咈,犹言否﹑不行。
  • 5、乖咈: 分离。
  • 6、都俞吁咈:《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 7、吁咈都俞: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 8、咈意:违背意愿。
  • 9、咈心:违背心意。
  • 10、咈咈:象声词。人痛楚时发出的声音。
  • 11、咈然:不悦貌。咈,通"怫"。
  • 12、咈逆:违逆;违反。
  • 13、咈郁:愤懑忧郁。咈,通"怫"。
  • 14、咈忤:犹违逆。
  • 15、咈谏:拒谏;不纳规劝。
  • 16、弗咈:不违。
  • 17、咈哧:象声词。形容呼吸时的声气。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KXJH

基本释义

动词不服从或不顺从咈人之耳,违人之意。 ——三国 魏· 桓范《世要论·谏争》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