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哀的词语

  • 126、耗矣哀哉:语本《汉书.董仲舒传》:'秦国用之﹐死者甚众﹐刑者相望﹐秏矣哀哉!'颜师古注:'秏﹐虚也。言用刑酷烈﹐诛杀甚众﹐天下空虚也。秏音呼到反。或曰﹐秏﹐不明也﹐言刑罚暗乱。音莫报反。'秏﹐同'耗'。后用以表示对政治﹑社会昏乱的悲愤。
  • 127、豪管哀弦:指管弦乐。
  • 128、豪竹哀丝:指管弦乐。
  • 129、孤哀子: 孤哀子gū’āizǐ (1) 旧时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子,父母俱丧称孤哀子 例 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礼记·杂记》 例 如孤子,衣纯以素。——《礼记·深衣》 英 son bereaved of his parents
  • 130、八哀诗:诗歌篇名。指唐杜甫伤悼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汝阳王李破﹑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人所作五言古诗八首。
  • 131、哀其不幸: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 132、哀告宾伏: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宾伏:古代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服从;后指顺从、归顺。] 书证:元•佚名《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
  • 133、哀乐相生:亦作'相生相克'。旧时谓五行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 134、哀絃: 悲凉的弦乐声: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 135、哀毁逾恒: 亦作“哀毁瘠立”。
  • 136、哀悼歌: 怀着悼念、悲伤。
  • 137、哀矜勿喜:哀矜 āijīn 哀怜;怜悯。
  • 138、哀伤凄婉: 哀伤:悲痛忧伤。凄婉:形容声音凄切婉转。形容非常凄惨,悲凉。
  • 139、哀喜交并: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 140、哀草连天: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 141、哀溺文: 氓(méng):百姓。
  • 142、哀丝豪肉:悲切的弦乐,洪亮的歌喉。
  • 143、哀矜惩创:哀矜 āijīn 哀怜;怜悯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论语·子张》
  • 144、哀乐中节: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喜怒哀乐,虑叹变热。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 145、哀莫大於心死:  语出《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146、哀吟:悲哀的吟咏
  • 147、哀哉:1.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礼记·檀弓下》:“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 2.称人死。含有戏谑的意味。如:“没想到他竟哀哉了。”
  • 148、哀毀骨立: 亦作“哀毁瘠立”。
  • 149、哀肠百转: 形容非常哀怨悲愁的情态。
  • 150、哀兵: 带有悲愤情绪的军队。后也借指为带有悲愤情绪的人。如:“哀兵必胜”。
  • 拼音āi
  • 注音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EU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2) 同本义哀,闵也。——《说文》哀,痛也。——《广雅》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呜呼哀哉。——《柳敏碑》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3)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4) 形容声音凄清尖锐杜鹃啼血猿哀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 又如: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动词(1) 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3) 慰问;哀悼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4) 又如:哀文(哀辞)(5) 哀求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7) 通“爱”。爱护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8) 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名词姓 [查看更多]

A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