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哥的词语
- 101、叫哥哥: 方言。即蝈蝈儿。昆虫名。体长寸许,色绿,腹大,翅短,雄的前翅基部有发声器,鸣声短促,常出没在夏秋田野间。
- 102、行不得哥哥: 1.亦作"行不得也哥哥"。
- 103、行不得也哥哥:模拟鹧鸪的鸣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
- 104、公子哥儿: 公子哥儿gōngzǐgēr (1) 原称官僚和有钱人家不知人情世故的子弟,后泛指娇生惯养的男子 英 pampered son of a wealthy family
- 105、大哥大: 大哥大dàgēdà (1) 移动电话,亦称手提机 英 portable telephone
- 106、安哥拉: 非洲南部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2467万平方千米。人口1150万(1995年)。首都罗安达。大部分为高原。主要属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季。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主产咖啡、剑麻、棉花、甘蔗等。石油、钻石和咖啡为重要出口商品。
- 107、哥窰:宋瓷窑名。窑址在浙江龙泉县南七十里华琉山下。北宋处州龙泉县旧有龙泉窑,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生一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着称。参阅明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五﹑清朱琰《陶说.说古.古窑考》。
- 108、哥们儿:够朋友;讲义气。
- 109、哥舒姓: 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古突厥族西突厥哥舒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古西突厥,原是突厥汗国的西面可汗。
- 110、哥特式艺术:欧洲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一种艺术。以大教堂建筑为主,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以广泛运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结构和新装饰体系为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 111、哥咏:歌咏。
- 112、哥降节:太平天国节日。1848年10月5日(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九日),萧朝贵首次托称天兄下凡,附身传言。后由洪秀全定为"天历六节"之一。
- 113、哥升节:太平天国纪念耶稣升天的节日。哥,太父耶稣;升,指升天。洪秀全确定每年正月十三日为"哥升节"。
- 114、哥儿们: 哥儿们gērmen (1) 弟兄们 例 哥儿们,请帮个忙 英 brothers (2) 知心好友,带亲热的口气 例 这些人是他的铁哥儿们 英 pals;buddies (3) 也可用于自称,意为自己是对方的朋友 例 哥儿们帮你办!
- 115、哥德堡: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 万 年 。地处运河网中。有造船、汽车、木材等工业。北欧大商港,港口终年不冻。
- 116、哥利拉:英语gorilla的音译。非洲大猩猩。
- 117、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479年创建于哥本哈根。设有神学、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五个学院。
- 118、哥白尼: 哥白尼Gēbáiní (1) (1473—1543) 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在弗伦堡任教士时,建一小天文台,坚持观察天体 30 余年。约于 1536 年撰成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推翻统治天文学 1000 多年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建立了“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行的普通行星,其自身又以地轴为中心自转。1543 年公开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一书 英 Nicolaus Copernicus
- 119、哥儿: 哥儿gēr (1) 兄弟与哥哥的全部 例 你们家哥儿几个? 英 brothers (2) 旧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例 浪荡公子哥儿 英 boys (3) 对男童的称呼 英 boy (4) 妓女对嫖客的称呼 例 咱休惹他,哥儿拿出急来了。——《金瓶梅词话》 英 whoremaster
- 120、哥弟会: 哥弟会gē dì huì (1) 清末帮会的一种,成员多是城乡游民,在长江流域活动。起初有反清意识,后分化,常被反动势力利用 英 Gelao brotherhood society
- 121、哥窑:宋瓷窑名。窑址在浙江龙泉县南七十里华琉山下。北宋处州龙泉县旧有龙泉窑,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生一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着称。参阅明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五﹑清朱琰《陶说.说古.古窑考》。
- 122、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亦名编钟。
- 123、哥本哈根:丹麦首都,全国最大商港。人口 万 年 。是北欧最大城市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工业有造船、机器制造、食品等。有杰劳喷泉、趣伏里娱乐园等旅游胜地。海滨公园的美人鱼铜像,是城市象征。
- 124、哥子:对男孩的称呼,犹称公子。哥哥。
- 125、哥萨克人: 俄罗斯人的一部分,主要散居在顿河、库班河一带。[哥萨克,俄кaзaк]
- 拼音gē
- 注音ㄍㄜ
- 笔划10
- 繁体哥
- 五笔SKSK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毛传:“哿,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2) 通“歌”。咏,唱,奏乐召公卒,而民人思 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3) 又如: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哥咏(歌咏)(4) 哥哥哥,声也。从二可。——《说文》。按,发声之语,如可而平,今以称兄之词。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唐· 白居易《祭浮梁大兄文》(5) 又如:大哥;二哥;哥嫂;哥子(哥哥;对男孩的称呼)。亦用于对同族和亲戚中兄长的称呼。如:叔伯哥(6) 对年稍长者或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尊称或昵称 。如:张大哥;李大哥;哥们(男子之间的昵称)(7) 唐代常称父为哥(8) 对丈夫的昵称。尤其是小两口之间 。如:送哥参军(9) 宋代著名瓷窑“哥窑”的简称 [查看更多]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