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啓的词语

  • 1、辟啓: 1.见"辟启"。
  • 2、哀啓: 哀启āiqǐ (1) 放在讣告后的信函,用于追述死者生平事迹 英 eulogy on (life of) the deceased usually attached to the oobituary notice;memorial article
  • 3、开啓:1.打开。清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廩,蠲免租税,六十年如一日。” 褚辅成 《浙江辛亥革命纪实·光复杭州之经过》:“推驻紥城内之宪兵司令部执事官 童保暄 为临时总指挥,并负开启城门之责” 何其芳 《街》:“书籍给我开启了一扇金色的幻想的门。”2.谓僧人始作道场、佛事。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姐拈香。”3.开创。 郑振铎 《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赵孟坚 的《墨兰图》,娟秀清高,已开启了 元 人的画格。”
  • 4、请啓:请帖。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即写报单传禀,随先往拜,亲送下程请启。”
  • 5、肇啓:初创;开始。
  • 6、款啓:谓见识少。
  • 7、刺啓: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
  • 8、耑啓:书信常用语。犹专函。
  • 9、肃啓:1. 敬启。书札用语。如:肃启者:顷接训示,敬悉种切。 2. 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肃启。
  • 10、夏后啓: 本名姒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这里“后”就是君王的意思,夏后启,即夏朝的君主启。
  • 11、夏啓: 1.亦称"夏后启"。亦称"夏后开"。 2.姒姓,禹之子.相传禹命伯益继位为王,禹死后,伯益推让,退隐箕山,启遂继王位,在位九年。 3.后人神化夏启为仙。
  • 12、山公啓: 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比喻公开选拔人才。其结构为偏正式。
  • 13、山公啓事: 山公启事,汉语成语,意思是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比喻公开选拔人才。出自《晋书》。
  • 14、发蒙啓滞:启发蒙昧,开通阻塞。 《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於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
  • 15、元戎啓行: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16、荣啓期: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
  • 17、光前啓后: 犹光前裕后。明 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 18、啓谒:奏请。 《魏书·尒朱仲远传》:“ 尒朱荣 兵威稍盛,诸有启謁,率多见从。”
  • 19、啓处:谓安居。《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毛 传:“启,跪;处,居也。”《后汉书·樊準传》:“东西诛战,不遑启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亿兆夷人,启处靡厝。”《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远承信介,持示函书,具聆启处之详,殊副瞻怀之素。”参见“启居 ”。
  • 20、啓予:谓对自己有所启发。
  • 21、啓发:1.谓开导其心,使之领悟。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汉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启发 和帝 ,诛讨 竇氏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麟 屡进策画,启发 垂 意, 垂 更奇之,宠待与诸子均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 老李 的话,给了我启发。”2.阐明;发挥。 汉班固 《西都赋》:“启发篇章,校理秘文。”《晋书·隐逸传·索袭》:“游思於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启发。”3.谓掀开覆盖物,使暴露在外。 宋王禹偁 《金吾》:“享年六十九,固不为夭折,考终北牖下,手足全启发。”
  • 22、啓导:1. 开导;启发指导。 三国魏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 晋葛洪 《抱朴子·勖学》:“启导聪明,饰染质素。” 徐特立 《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见我等学法语,音不合则殷勤启导。” 2. 开道,引路。 三国魏曹操 《表论田畴功》:“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餘里, 畴 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 乌丸 ,荡平塞表。”
  • 23、啓露:暴露;显露。
  • 24、啓曙:犹破晓。
  • 25、啓述:陈述。
  • 拼音
  • 注音ㄑ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NTK

基本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