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喻的词语
- 101、莲华三喻: 又云莲花三喻,迹本三喻。
- 102、莲华十喻: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故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之十种善法。
- 103、理喻: 理喻lǐyù (1) 用道理来解说,使人明白 例 不可理喻 英 discourse of reason
- 104、扩喻:扩喻比喻之一,又名“类比”。
- 105、不可言喻: 不可言喻bùkě-yányù (1) 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只可意会 英 incommunicable
- 106、就境设喻: 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喻体取自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这种就“境”取材,由“境”取譬的方法称之为“就境设喻”。
- 107、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 108、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 109、诫喻:告诫并使之明白。
- 110、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111、借古喻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 112、借喻: 借喻jièyù (1) 比喻 英 parabolize (2) 为了活跃或强调一个意思使用与原意上不相同的一个词或一种表达 英 trope
- 113、教喻: 犹教导。
- 114、较喻:一种“喻中有比”的比喻,其特点是把被比喻物和比喻物放在一起相比,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又突出本体和喻体在和程度上的不同。
- 115、谏喻: 1.亦作"谏喻"。 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116、假喻:假借事物作比喻。
- 117、诲喻:亦作'诲喻'。 教诲晓喻。
- 118、换喻: 换喻huànyù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事物的名称去指与它有关联的另一个事物 英 metonymy
- 119、家喻户习: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 120、家喻户晓: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1) 家家都知晓,众人都明白 英 widely known
- 121、共喻:谓大家都明白。
- 122、告喻: 1.犹晓喻,告诉。
- 123、喻跗:古名医。传说为黄帝时人。
- 124、抚喻: 1.亦作"抚谕"。 2.安抚晓喻。
- 125、讽喻: 讽喻fěngyù (1) 用委婉的言语劝说 英 advise;admonish (2) 一种修辞手段,借说故事来表明事理 英 parable;allegory
- 拼音yù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喻
- 五笔KWG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2) 同本义喻,告也。——《广雅》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3) 晓喻;开导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4)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5) 知晓;明白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6)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7) 比喻罕譬而喻。——《礼记·学记》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8) 又如:喻名(比称;形容);喻为“生物树”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