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喻的词语
- 126、方喻: 1.比喻;比拟。
- 127、返喻:古代汉语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其中一种形式。
- 128、罕譬而喻:少用比喻而能使人明白、了解。
- 129、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bùkě-lǐyù (1) 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英 be impervious to reason;cannot reason with
- 130、不言而喻: 不言而喻bùyán’éryù (1) 不待释言已可晓悟 例 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英 it goes without saying (2) 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 例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英 it is self-evident (3) 自明的,无须解释的 例 不言而喻的责任 英 prima facie
- 131、博喻: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 广泛地运用比喻。
- 132、欲食半饼喻: 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徒生苦恼愚蠢的人,也讽刺了不注重过程的人。
- 133、比喻: 比喻bǐyù (1) 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英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 134、逼喻:敦促劝喻。
- 135、暗喻:隐而不显的譬喻。相对于明喻而言。
- 拼音yù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喻
- 五笔KWG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2) 同本义喻,告也。——《广雅》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3) 晓喻;开导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4)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5) 知晓;明白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6)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7) 比喻罕譬而喻。——《礼记·学记》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8) 又如:喻名(比称;形容);喻为“生物树”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