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国的词语
- 76、执政兴国: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执政兴国,读音zhí zhèng xīng guó,汉语词语,指执掌政权,振兴国家。
- 77、一言寿国: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
- 78、为国争光:为国家为人民。
- 79、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的传达信息的人员。
- 80、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 81、中国福利会: 中国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1938年由宋庆龄在香港创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1941年迁至重庆。1945年迁至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现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创办国际和平医院、上海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等社会福利企事业。解放后,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出版《儿童时代》,开办少年宫、幼儿园等。
- 82、五代十国:朱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
- 83、老成谋国:波澜老成 bōlán-lǎochéng 形容文章气势雄壮,波澜:波涛。比喻文章气势浩瀚有起伏。老成:老练、成熟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唐·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 84、大同天国: 1951年至1953年期间在陕西延安黄陵县等地,由大同天国世界道首领黄德功为首成立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国。
- 85、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的释义是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 86、国兴路: 国兴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段家镇,分别切汤法高速与扶降专线,属于镇主干线,原名郭辛路,连接该镇郭家村与辛家村,期间坐落沟老村、谷家寨村、李家村。改革开放初期为响应国家号召改名国兴路,喻意国家兴旺的意思。
- 87、紫色国度: 紫色国度为作者Purplestate的处女作,作者Purplestate在创作紫色国度中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作者工作上的原因,该小说迟迟未能够更新完全,但是作者依然在一直创作中。
- 88、出云国: 比较明确。
- 89、中印国: 中印度,又称中竺、中天竺。
- 90、中国结: 我国民间工艺品,多用红色丝绳按照一定的方法编织而成,象征同心、祥和等。
- 91、旧中国: 旧中国是指1840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段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与旧中国相对而言的新中国。在新中国,人民不再做牛做马,成为真正的主人。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92、中立国: 中立国zhōnglìguó (1) 指在国际战争中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它对交战国任何一方不采取敌对行为 英 neutral state in war (2) 由国际条约保证,永远不跟其他国家作战,也不承担任何可以间接把它拖入战争的国际义务的国家 英 a state in neutrality forever
- 93、中国海: 中国海Zhōngguó Hǎi (1)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英 China Sea
- 94、备中国: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山阳道,又称备州。
- 95、大德国宝: 德国在青岛租界于1909年发行的硬币。
- 96、国防公路: 为国防需要在国家公路干道基础上选定或专门修建的公路。
- 97、一代国色:国色:美丽超群的女子。为一代人当中长得最美的女子。
- 98、福国利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99、中国学: 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100、治国齐家: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國
- 五笔LGYI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国,邦也。——《说文》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6) 国家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8) 古代王、侯的封地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11) 部落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12) 地方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13) 家乡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14) 姓 [查看更多]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