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垣的词语

  • 26、边垣:犹边墙。指长城。
  • 27、残垣断壁:  残破或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亦作:残壁断垣
  • 28、残垣断臂: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 29、西垣村: 西垣村委会。
  • 30、属垣有耳: 属垣有耳zhǔyuán-yǒu ěr (1) 有人耳朵贴着墙偷听 英 beware of eavesdropper!
  • 31、塞垣春: 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
  • 32、垣县:战国时为魏国王垣邑。《史记·魏世家》: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 《秦本纪》:昭襄王“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均此。汉置垣县,属河东郡。
  • 33、垣屏:《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垣屏"指星空的太微﹑紫微﹑天市三垣。
  • 34、垣宫:诸侯的学宫。
  • 35、垣衣: 1.墙上背荫处所生的苔藓植物。覆蔽如人之衣,故名。 2.指地上的苔藓。
  • 36、逾垣:1.亦作“踰垣”。翻越墙头。《左传·僖公五年》:“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逾垣而走。”《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 踰垣而辟之。”《梁书·良吏传·何远》:“收捕者至,远 逾垣以免。”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传》:“言讫,象 踰垣而归。”明 李东阳《东山先生有两广之命奉寄》诗:“缩手未闲终坐巧,逾垣欲避转愁偏。”鲁迅《呐喊·阿Q正传》:“﹝团丁﹞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 阿Q 抓出来。”2.《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后因以“逾垣”谓男女私会偷情。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如不弃粪土,敬订踰垣,面诉离忱,以表永诀耳。”
  • 37、右垣:即右掖。唐时指中书省。
  • 38、垣墉: 垣墉yuányōng (1) 垣墙 英 wall
  • 39、墉垣:墙壁。
  • 40、萦带为垣: 1.同"萦带全城"。
  • 41、驿垣: 1.即驿墙。
  • 42、掖垣:1.宫殿的围墙。 2.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两掖,称为「掖垣」。
  • 43、钻穴逾垣:逾:越过。本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指男女偷情、私奔或小偷行窃等行为。
  • 44、钻穴踰垣:逾:越过。本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指男女偷情、私奔或小偷行窃等行为。
  • 45、穴垣:在墙上挖洞。
  • 46、辛垣:复姓。
  • 47、新垣:新筑的垣墙。 复姓。汉有新垣平。见《史记.封禅书》。
  • 48、垣屋: 1.有围墙的房屋。 2.围墙和房屋。
  • 49、萦带爲垣: 守城却敌
  • 50、惟垣:汉王莽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惟藩'。
  • 拼音yuán
  • 注音ㄩㄢ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GJ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土,亘(xuān)声。本义:矮墙,也泛指墙)(2) 同本义垣,墙也。——《说文》既勤垣墉。——《书·梓材》。马注:“卑曰垣,高曰墉。”周垣之高八尺。——《墨子·备城门》尽毁其馆之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为家不治垣产。——《汉书·萧何传》(3) 又如:垣衣(生在墙垣上的苔);垣堵(墙);垣屋(有围墙的房室;围墙和房屋)(4) 城墉 。后叫省城为省垣(5) 官署的代称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杜甫《春宿左省诗》(6) 姓动词筑墙围绕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三国演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