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堙的词语
- 26、堙圮:堵塞毁坏。
- 27、堙灭:埋没;泯灭。
- 28、堙昧:埋没不显。
- 29、堙沦:堙没;沉沦。
- 30、距堙:亦作'距闉'。 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
- 31、九方堙:即九方皋。《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训》均作九方堙。堙,亦作歅,见《庄子.徐无鬼》。
- 32、井堙:谓堵塞水井。
- 33、堙废:荒废;淤塞。
- 34、堙阨: 1.亦作"堙阨"。 2.阻塞;险阻。
- 35、堙厄: 1.亦作"堙阨"。 2.阻塞;险阻。
- 36、堙淀:犹淤塞。
- 37、堕高堙庳:堕:通“隳”,毁坏;堙:堵塞;庳:低处,指沼泽。削平高丘,填塞洼地。指治理水土。
- 38、隳高堙庳:隳高堙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uī gāo yīn bì。
- 39、斩岸堙溪:堙:堵塞、填满。铲平高岸,填塞河沟。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
- 40、堙暧: 1.埋没不显。
- 拼音yīn
- 注音ㄧㄣ
- 笔划12
- 繁体堙
- 五笔FSFG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土,垔(yīn)声。《说文》本作“垔”,从土,西声。本义:堵塞)(2) 同本义垔,塞也。——《说文》。字俗作堙,作陻。井堙木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堕高堙庳。——《国语·周语》夷灶堙井。——《国语》(3) 又如:堙圮(堵塞毁坏);堙窒(堵塞);堙绝(堵塞断绝);堙塞(堵塞)(4) 泯灭;埋没绝后无主堙替隶圉。——《国语·周语下》。韦昭注:“堙,没也。”金玉本光莹,浮沙岂能堙。——宋· 王安石《东方朔》(5) 又如:堙灭(埋没);堙昧(埋没不显)(6) 废置,败落不若堙穴伏。——《韩非子·八说》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7) 又如:堙陵(废置,败落)名词为攻城而堆的土山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尉缭子》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