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塾的词语

  • 26、家塾刻本: 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五代,两宋时日趋发达,到明·清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南宋·相台·岳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 27、黉塾:学校。
  • 28、党塾:指乡学。
  • 29、村塾:乡村私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也叫村学。
  • 30、邨塾:旧时乡村的学塾。
  • 拼音shú
  • 注音ㄕㄨ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BV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土,孰声。本义: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2) 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右塾之前。——《书·顾命》(3) 古时又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屋春,出民,里胥平旦于右塾,邻长坐于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汉书·食货志上》(4) 旧时私人设立的学校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5) 射垛,箭靶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 伯升象于塾,旦起射之。——《后汉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