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墓的词语

  • 26、谀墓:。后谓为人作墓志而称誉不实为'谀墓'。
  • 27、茔墓:墓地;坟墓。
  • 28、邑墓:乡邑的陵园。
  • 29、易墓:芟治墓地草木。
  • 30、遗墓:犹遗冢。
  • 31、沂南画像石墓:东汉末或魏晋时代的巨型多室石墓。
  • 32、衣冠墓:即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参见"衣冠冢"。
  • 33、严母扫墓:汉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祭。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
  • 34、崖墓: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 35、虚墓: 空的坟墓。谓预先筑好以待葬的墓室。 墟墓。丛葬的墓地。
  • 36、墟墓:丘墓;墓地。
  • 37、湘妃墓:舜妃娥皇﹑女英之墓。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此为一种传说。今存之墓为石砌,前有石柱﹑墓碑等,乃清光绪年间所立。
  • 38、相墓: 旧时勘察墓地以卜吉凶。
  • 39、五人墓: 明代苏州反魏忠贤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
  • 40、图墓:相看墓地风水。
  • 41、铁墓: 1.用铁封固的坟墓。特指河南省淮阳县柳湖旁所存西周初年陈国国君陈胡公之墓。
  • 42、誓墓:《晋书.王羲之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 43、式墓: 1.车至墓前﹐人立车中﹐俯身按着车轼﹐以表敬意。
  • 44、省墓: 1.祭扫坟墓。
  • 45、生墓:犹生圹。
  • 46、上墓:扫墓。
  • 47、掃墓: 扫墓sǎomù (1) 祭扫坟墓,对死者表示悼念 英 sweep a grave—pay respects to a dead person at his tomb
  • 48、埽墓: 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颜师古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 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
  • 49、三王墓: 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
  • 50、丘墓: 丘墓qiūmù (1)坟墓 英 grave;tomb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AJD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墓,丘也。——《说文》墓,冢也。——《广雅》墓,土也。——《论衡·讥日》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动词(1) 葬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