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墙的词语
- 26、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词语解释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 ]⒈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引证解释⒈ 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引《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覩北方:意有所在也。”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 27、高墙:亦作“高墻”。 高的墙。 借指牢房
- 28、屏墙: 遮挡内厅的小墙。唐裴略有《又嘲屏墙》诗。
- 29、侧墙:除了前后墙以外的墙。
- 30、墙面找平: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 31、檐墙:建筑物外部的纵墙,习惯上称为檐墙或外纵墙。
- 32、祸生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33、祸兴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34、变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变发生在内部
- 35、萧墙之变: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变乱。
- 36、钻隙逾墙:亦作“逾墙钻隙”。
- 37、祸稔萧墙:稔:酝酿;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38、宫墙重仞:宫:宫殿;重:多;仞:古代长度单位,周时为八尺,汉时为七尺。比喻学问渊博,不可企及
- 39、裙墙:意思是墙裙,很直观、通俗的说就是立面墙上像围了裙子。
- 40、铜壁铁墙:比喻团结一致。
- 41、投杼逾墙:喻谣言众多。
- 42、木兰围墙:清代皇帝狩猎之处
- 43、绿树红墙:描写校园风景的歌曲,清的水,绿的树,红的墙。
- 44、自承重墙:多指砖、石等砌块墙,解释为下部墙体承受了上部墙体的重量,容易和“承重墙”混淆。“承重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承受上部楼层荷载的墙体,承重墙的设计需经过计算,如果拆除承重墙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非承重墙”或“自承重墙”起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上部楼层的荷载,拆除它不会影响结构安全。
- 45、忝列门墙:对师长自谦之辞。意谓自己能幸运的被列在学生、弟子的行列当中。
- 46、夫子之墙:指学问道德高深莫测;后用以比喻高不可攀,令人向往
- 47、撞倒南墙: 形容人脾气倔强,不知回头。
- 48、预制围墙:又称预制构件组合围墙,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氯化镁、珍珠岩、砂子、水泥等按照科学配比并经特殊生产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种临时工程围墙。
- 49、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 50、垂带墙: 所谓垂带墙是指台阶两侧的夹墙,并介于台阶和相邻斜坡之间。
- 拼音qiáng
- 注音ㄑㄧㄤˊ
- 笔划14
- 繁体墻
- 五笔FFUK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2) 同本义墙,垣蔽也。——《说文》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4) 门屏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