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士的词语

  • 176、女学士:宫中女官名。《陈书.皇后传.张贵妃》:"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土尚宫宋氏》:"女学士,尚宫宋氏者,名若昭,贝州青阳人。"后亦用以泛称有才学的女子。
  • 177、南士:南方之士。
  • 178、民主人士: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党外进步人士。
  • 179、门士: 1.守门的士卒。
  • 180、名士气:指文人不拘小节的放达习气。
  • 181、名士风流:名士:旧指有名气而未做官的人,后指著名人士。风流:有才学而超脱尘俗的风度气概。指有名气有才华的文人所具有的不拘礼法、放荡不羁的风度、作派。
  • 182、名下士: 享有盛名之士。
  • 183、名誉博士: 词语解释⒈  学位的一种。根据学术成就或对国家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而授予的荣誉学位。不进行考试和论文答辩。中国授予名誉博士的条件是: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184、门下士: 1.指门客。 2.犹门生。 3.学生,弟子。
  • 185、面然大士: 佛经中谓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化身。
  • 186、命士:古代称受有爵命的士。汉王莽时代指俸禄五百石之士。
  • 187、木居士:对木雕神像的戏称。
  • 188、礼士亲贤: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 189、力士捉蝇: 词语解释⒈  比喻做小事也不能轻视。
  • 190、礼贤接士: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 19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词语解释⒈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 192、江海之士: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 193、教士: 教士jiàoshì (1) 基督教的神职人员 英 priest;clergyman;minister;Christian missionary
  • 194、黑便士邮票: 词语解释⒈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40年5月6日在英国发行。由罗兰·希尔等设计,图案采用维多利亚女王青年时的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一便士,故称。
  • 195、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 高邮(今江苏 高邮)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 196、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词语解释⒈  在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白云山麓。1918年为纪念1911年同盟会广州起义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园。正门为巨型牌坊式门楼,上刻孙中山“浩气长存”题词。陵墓方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纪功坊,用七十二块石砌成金字塔形坊顶,每块石上刻烈士姓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7、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词语解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huáng huā gǎng qī shí èr liè shì ]⒈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云纪)、林时爽、方声洞等一百余人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引证解释⒈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 广州 起义, 喻培伦 ( 云纪 )、 林时爽、方声洞 等一百馀人英勇牺牲,后经 广州 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 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198、高士: 高士gāoshì (1)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例 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英 excellent person
  • 199、高人胜士: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 200、达士拔俗: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GH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2) 同本义士,事也。——《说文》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 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 韩愈《原毁》(3) 又如: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士夫(青年男子);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相看,极言进步之速)(4) 将领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上》(5) 又如:士臣(将士)(6) 兵士;武士下军之士多从之。——《左传·宣公十二年》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驱中国士众这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上》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国殇》革车百乘,甲士千人。——《左传·成元年·三月作丘甲·注》(7) 又如:士兵;士众(众士兵);上士;中士;下士(8) 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其附于刑者,归于士。——《周礼·大司徒》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9)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10) 又如:士夫(士大夫);士田(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士民(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士行(士大夫的操行);士论(士大夫的舆论、评论)(11)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12) 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荆州与国相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资治通鉴》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13) 又如:士庶(贵族和平民)(14) 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15) 知识分子的通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6) 又如:士子(对读书人的通称);士林(学术界;知识界);士品(读书人的品行);士风日漓(读书的风气一天天淡薄了);士流、名士;士农工商(17) 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18) 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史记·魏公子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遏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9) 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20) 卫兵,尤指将帅身旁的卫兵,特指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只能在将帅近旁活动的棋子 。如:将、士、相动词作官。通“仕”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周礼·地官·载师》古者匹夫五十而士。——《荀子·大略》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士。——《风俗通义·穷通》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