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奸的词语

  • 1、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谚语。指捉拿盗贼要有赃物作证,捉拿通奸者要有成双的人证。比喻给人定罪要有真凭实据。
  • 2、无奸不商:犹言十分奸诈。
  • 3、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水浒传》 【词目】捉奸见双,捉贼见赃【读音】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释义】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4、奸夫淫妇: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释义】指通奸的男人和淫荡的女人。指淫乱的男女。
  • 5、奸夫淫夫: 指通奸的男人和放荡不羁的女人。指淫乱的男女。
  • 6、拿贼要赃,捉奸要双: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7、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拿贼要赃,拿奸要双”,谚语,意思是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8、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谚语,意思是比喻指责别人干不正当的事,要有确凿证据。
  • 9、明比为奸: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 10、无商不奸: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
  • 11、无商不奸: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
  • 12、发奸露复: 发奸露复(fā jiān lù fù),即指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13、大奸极恶: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九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 14、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水浒传》 【词目】捉奸见双,捉贼见赃【读音】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释义】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15、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水浒传》 【词目】捉奸见双,捉贼见赃【读音】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释义】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16、强奸罪:强奸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违背被害人的意愿,采用暴力、威胁、伤害或其他手段,强迫被害人进行性行为从而构成的犯罪。
  • 17、奸臣当道: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坏人当权
  • 18、奸不厮欺,俏不厮瞒: 词语解释奸不厮欺,俏不厮瞒[ jiān bù sī qī,qiào bù sī mán ]⒈  亦作“奸不厮欺,俏不厮瞒”。亦作“奸不厮瞒,俏不厮欺”。⒉  犹言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引证解释⒈  亦作“奸不廝欺,俏不廝瞒”。亦作“奸不廝瞒,俏不廝欺”。犹言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引《水浒传》第二回:“‘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小人不姓 张,俺是 东京 八十万禁军教头 王进 的便是。”《水浒传》第六二回:“‘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
  • 19、奸不厮瞒,俏不厮欺: 词语解释奸不厮瞒,俏不厮欺[ jiān bù sī mán,qiào bù sī qī ]⒈  亦作“奸不厮瞒,俏不厮欺”。⒉  见“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引证解释⒈  亦作“奸不廝瞒,俏不廝欺”。见“姦不厮欺,俏不厮瞒”。
  • 20、奸訴: 词语解释⒈  谓进谗。
  • 21、奸人之雄:奸人:奸恶诈伪的人;雄:指杰出人士。奸恶诈伪之人的魁首。多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
  • 22、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词语解释⒈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 23、洞见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 24、奸淫抢掠:奸淫:奸污。奸污妇女,掠夺财物,比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 25、奸彊: 刁钻、油滑、奸邪、诡诈。极其阴险狡猾。
  • 拼音jiān
  • 注音ㄐㄧㄢ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FH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2) 同本义姦,私也。——《说文》姦,盗也。——《广雅》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寇贼姦宄。——《书·舜典》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墨子·辞过》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攘除奸凶。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4) 伪姦,伪也。——《广雅》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动词(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2) 同本义奸,犯淫也。——《说文》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4) 作乱或窃夺奸,犯也。——《小尔雅》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6) 欺骗;作弄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名词(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