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姓的词语

  • 201、高名大姓:  见“高姓大名 ”。
  • 202、提名道姓:提:提起。道:说。直呼他人的姓名。多表示对别人不够尊重。也指将别人姓名公开出来。也作“指名道姓”。
  • 203、曾姓入闽:“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出自夏禹的姒姓后裔。
  • 204、公孟姓: 公孟古代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
  • 205、闾丘姓: 闾丘:姓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尚友录》上的记载“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说明闾丘是“以邑为氏”的。
  • 206、阿鲁特姓:阿鲁特,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阿尔剌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207、万姓胪欢:指遇到了某项好事百姓互相转告,欢呼高兴的意思。
  • 208、都噜姓: 满语为Duru Hala],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黑龙江女真都噜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 209、柳车变姓: 1.项羽败亡后,羽将季布为逃避刘邦搜捕,隐姓埋名,被人化装置广柳车中,卖给鲁朱家为奴,以藏身避祸。事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柳车变姓"谓为逃避追捕而潜匿。
  • 210、巴邻姓: 亦作巴林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来源于蒙古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目前大多数已衍化为单字汉姓。
  • 211、张廖姓: 张廖姓的得姓始祖是张愿仔(张元子)。
  • 212、两姓:结成婚姻关系的两家。
  • 213、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普通老百姓的俗称。
  • 214、博都哩姓:姓氏,源于鄂温克族,出自唐朝末期靺鞨族“通用三十姓”之粟末部孛术律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 215、都哩姓: 都哩姓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黑龙江女真都哩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216、大荔姓: 大荔本是一个古代族名,大荔戎被秦厉公灭后,秦厉公将其民分迁秦国各地,强壮者充斥军队。
  • 217、阿赉姓:阿赉姓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阿赉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218、阿剌姓: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阿儿剌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219、司寇姓: 司寇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
  • 220、郡姓:一郡的大姓望族。
  • 221、旧姓:指世族。
  • 222、璟瓯姓: 璟瓯姓源于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惠文王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 223、东京六姓:指东汉六个皇后的族党。东京,代指东汉。
  • 224、京城姓: 中国姓氏之一,源于姜姓和姬姓。
  • 225、贱姓: 1.谦称己姓。
  • 拼音xìng
  • 注音ㄒ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VTG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2) 同本义姓,人所生也。——《说文》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世为著姓。——《后汉书·张衡传》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3)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4) 命,性命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5) 官吏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6) 平民填国家,抚百姓。——《汉书》(7) 子孙的通称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动词命名,称呼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 项,故姓 项氏。——《史记·项羽本纪》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 冉溪。——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