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嫁的词语

  • 51、秦伯嫁女: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公子为她准备好打扮用的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
  • 52、出嫁从夫: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是古代封建习俗。
  • 53、市恩嫁怨:市:买;市恩:讨好;嫁:转嫁。一面讨好别人,一面把怨恨转嫁给他人
  • 54、栽赃嫁祸:嫁祸于人 jiàhuòyúrén[shift the misfortune put the blame onto sb else;pass the luck to] 转移灾祸于他人 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钏掩耳,嫁祸于人。——《旧唐书·哀帝纪下》
  • 55、烈女不嫁二夫: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56、作嫁衣裳: 谓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无所得。语本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57、新嫁娘: 新嫁娘xīnjiàniáng (1) 新娘子,才出嫁的女子 英 bride
  • 58、嫁杏:古时指女子出嫁,或是出嫁的时辰。
  • 59、嫁接苗:嫁接苗,某一品种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接口愈合后长成的苗木。
  • 60、嫁树法: 中国古代发明果树环剥和纵刻技术。
  • 61、嫁犬逐犬:谓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 62、嫁名: 1.假借名义。
  • 63、嫁罪: 1.转移罪责。
  • 64、嫁主: 1.谓嫁女之户主。
  • 65、嫁送: 1.谓嫁女与送终。
  • 66、嫁子: 1.嫁女儿。 2.称女儿。
  • 67、嫁资: 1.亦作"嫁赀"。 2.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的财物。
  • 68、嫁衣裳: 1.出嫁时的衣裳。
  • 69、嫁枣: 1.用斧背在枣树基部或分枝处环周捶打,使枝干韧皮受损,阻止其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其开花,提高座果率。
  • 70、嫁人: 嫁人jiàrén (1)口∶出嫁 英 marry;give one's hand to a man
  • 71、嫁怨:转移怨恨于人。
  • 72、嫁赀: 1.亦作"嫁赀"。 2.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的财物。
  • 73、嫁取:亦作'嫁取'。 谓嫁女与娶妇。泛指男女成婚。
  • 74、嫁衣:出嫁时的衣裳。
  • 75、嫁装:亦作'嫁妆'。亦作'嫁妆'。陪嫁的财物。
  • 拼音jià
  • 注音ㄐㄧㄚ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VPE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2) 同本义(跟“娶”相对)嫁,女适人也。——《说文》归妹。——《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子嫁反。——《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自彼殷商,来嫁于 周。——《诗·大雅·大明》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3) 又如:嫁杏(比喻婚期);嫁子(嫁出的女儿;孪生的女儿);嫁娶(嫁女与娶妇);嫁殇(男子未满十九岁而死,死后女子才嫁之为妻)(4) 往,赴列子居 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将嫁于卫。——《列子·天瑞》(5) 又如:嫁怨(转怨于他人);嫁祸(将灾祸转移给他人);嫁罪(转移罪责);嫁名(假借名义);嫁非(委过)(6) 卖;售以嫁之齐也。——《战国策·西周策》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韩非子·六反》(7) 嫁接 。如:嫁李;嫁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