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孝的词语

  • 1、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宋·文天祥《沁园春》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刬的说这等言语也。 ★明·无名氏《岳飞精忠》头折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读音wéi chén sǐ zhōng,wéi zǐ sǐ xiào,成语,指封建社会认为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为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出自宋朝文天祥《沁园春》。
  • 2、有了存孝﹐不显彦章:谓两雄不并立。
  • 3、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词语解释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yǒu le cún xiào,bù xiǎn yàn zhāng ]⒈  谓两雄不并立。引证解释⒈  谓两雄不并立。 存孝,五代 李克用 的养子 李存孝。彦章,五代 朱温 的部将 王彦章。两人均有勇力, 李 更在 王 之上,故谓。引《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实合你説,如今我还多着 李成名 媳妇, 李成名 媳妇还多着我,再要掛搭上他,可説‘有了 存孝,不显 彦章 ’。”国语辞典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yǒu le cún xiào bù xiǎn yàn zhāng ]⒈  五代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孝,五代时朱温的部将王彦章,两人均勇猛有力,李存孝尤在王彦章之上,故以「有了存孝,不显彦章」比喻光彩压倒别人或两雄不共存。引《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如今我还多著李成名媳妇,李成名媳妇还多著我,再要挂搭上他,可说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 4、愚孝:昧于事理的孝行,如割股医亲之类。
  • 5、禅孝:佛教常用语,意指中国佛教禅宗孝道。
  • 6、微孝:指每天一点点微小的关心
  • 7、奉先思孝:祭祀祖先。 宋代禁军名。
  • 8、尽心尽孝: 尽:费尽、竭尽。尽心尽孝是指费尽全部的身心去实施孝道。
  • 9、入则孝: 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
  • 10、作孝: 犹言带孝。
  • 11、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 12、至孝:谓极尽孝道。
  • 13、贞孝: 1.志节坚贞,性行孝悌。
  • 14、昭孝:宣扬孝道。
  • 15、赠孝:赠送财物以吊孝。
  • 16、义孝:谓为非亲属的死者服孝。
  • 17、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为汉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 18、修孝:实行孝道。
  • 19、谢孝: 谢孝xièxiào (1) 旧俗,孝子到吊唁的亲友家行礼致谢,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英 visit and thank relatives and friends for their presence at funeral
  • 20、贤孝:贤惠孝顺。
  • 21、五孝: 古代五种等级的人所行的孝道。
  • 22、死孝:旧时谓居父母之丧,哀毁几至于死。
  • 23、顺孝: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意志。
  • 24、生孝: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
  • 25、三不孝: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
  • 拼音xiào
  • 注音ㄒㄧ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TB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2) 同本义孝,善事父母者。——《说文》孝利亲也。——《墨子经》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3)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4) 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5) 能继先人之志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6) 居丧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7)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8) 孝敬 。如:孝爱(孝敬爱重)名词(1)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2)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3) 服丧期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穿孝(4) 又指办丧事仪式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5) 又如:吊孝;谢孝(6) 居丧的人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7)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