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孝的词语
- 51、忠孝两全:尽忠国家和孝顺父母两者都能兼顾。
- 52、移孝为忠: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 53、移孝作忠: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 54、入孝出弟: 1.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 55、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墓。在南京市·紫金山(即钟山)南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有石人、石兽群、神功圣德碑等。参见“孝陵 ”。
- 56、孝武:即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 57、孝经:书名。相传为曾子弟子所作,十八章。是儒家讲孝道之书,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
- 58、孝经疑问:古杂文,明姚舜牧撰。
- 59、孝经起序: 见“孝经序 ”。
- 60、孝养其先:尽孝道最先要赡养父母。
- 61、孝老爱亲: 孝敬老人,爱护亲人。也叫孝老敬亲,是孝敬老人,尊敬亲人的意思。
- 62、孝当先: 守孝道是最重要的。
- 63、孝女井: 井址在庆春路660号,原岳飞故第东,建造年代不祥,孝女井即孝娥井,又称银瓶井。
- 64、孝顺:[ xiào shùn ] :(动)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反]忤逆。
- 65、孝夫:古时丧妻者对亡妻的自称。
- 66、孝决:有孝行而果敢。
- 67、孝家: 1.居丧守孝的人家。 2.指居丧守孝者。
- 68、孝竹:竹名。又名子母竹。
- 69、孝治:《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 70、孝情:孝顺父母的诚心。
- 71、孝陵: 1.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锺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 2.借指明太祖朱元璋。 3.清世祖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主峰南麓。
- 72、孝衣裳: 见"孝衣"。
- 73、孝乌:古人以为乌鸦幼雏长大后,能衔食哺养其母,故称"孝乌"。
- 74、孝王:古代帝王祭祀时对祖先的自称。
- 75、孝堂:治丧时停放灵床或灵柩的厅堂。
- 拼音xiào
- 注音ㄒㄧㄠˋ
- 笔划7
- 繁体孝
- 五笔FTBF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2) 同本义孝,善事父母者。——《说文》孝利亲也。——《墨子经》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3)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4) 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5) 能继先人之志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6) 居丧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7)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8) 孝敬 。如:孝爱(孝敬爱重)名词(1)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2)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3) 服丧期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穿孝(4) 又指办丧事仪式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5) 又如:吊孝;谢孝(6) 居丧的人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7) 姓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