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宜的词语

  • 1、女宜立业,男亦入厨: 《新千字文》 女宜立业,男亦入厨,成语,释义是女子应该(适宜)建立事业,男子也可以下厨做家务。
  • 2、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仇恨的双方应该解除旧仇,不要弓弦不放,继续结仇。常用作规劝之辞。
  • 3、吃小亏占大便宜:指暂时觉得吃亏,将来能得到大的好处
  • 4、吃小亏得大便宜:指暂时亏损一点期待将来的收益
  • 5、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Bùyínuòsī àilìsī (1) 阿根廷共和国首都,政治、文化、工商中心和主要港口,人口290万(1990),连郊区1138万(1990) 英 Buenos Aires
  • 6、茶宜:适宜茶树生长环境和条件。
  • 7、衆宜:谓众人之所宜。
  • 8、气宜:气宜指根据与五脏相通应的六气的病机特点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 9、因时施宜: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10、因应得宜:顺应形势,得其所宜。
  • 11、不尽事宜:就是暂时没想到,可能以后会发生的事。
  • 12、临时施宜: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
  • 13、操纵适宜:幕后操纵 mùhòu cāozòng[wire-pull] 暗地里控制懂得如何搞幕后操纵和策划阴谋。
  • 14、切合时宜:形容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 15、少儿不宜:少儿不宜,也叫“儿童不宜”,泛指含有色情、血腥或者暴力情节,尤指色情情节,第一次出现在1989年的电影《黑楼孤魂》,因为电影内容惊悚,恐怖,不利于少儿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在放映前打出了“少儿不宜”的口号。但是,“少儿不宜”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分级标准。因为国家电影局没有明文对年龄和不宜的含义作出明确的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少儿不宜”被不良商人当作牟利的噱头和手段。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这种欺骗性手段也很快消亡了。
  • 16、九针之宜:针灸学名词。指九针的运用,根据其形状特点各有其适应的范围。
  • 17、诸事不宜: “宜:诸事不宜”:是指这一天没有特别合适做的事。不吉不凶。平。“忌:诸事不宜”:是指这一天做事犯忌。凶。
  • 18、得宜: 得宜déyí (1) 得当,适宜 英 appropriate
  • 19、因变制宜: 《汉书·江充传》:“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 若此二者,所谓阴虚者阳必凑之而然,此则或从补,或从汗,当~,权其缓急,而治分虚实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六
  • 20、万物之宜: 《列子·天瑞》:“万物之宜,非柔则刚。” 宰相上理阴阳,下遂~,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生。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 万物之宜,读音wàn wù zhī yí,汉语词语,指万物的事理。
  • 21、不失时宜: 失:失去、错过;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和趋势。
  • 22、气盛言宜:创作境界
  • 23、失宜: 失宜shīyí (1) 不恰当;不适当 例 言语失宜 例 处置失宜 英 inappropriate
  • 24、不合适宜: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25、动静相宜: 一种意境,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和静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 拼音
  • 注音ㄧ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EGF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宜,所安也。——《说文》宜,事也。——《尔雅》宜得其所也。——《苍颉篇》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吕氏春秋·察今》(2)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名词(1) 煮熟可吃的肉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2)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尔雅》(3) 适宜的事(4) 丰收 。如:宜年(指丰收之年)(5) 通“仪”。法度,标准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诗·小雅·由仪序》(6) 通“谊”(yì)。合理的道理、行为将施于宜。——《国语·晋语四》案主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俞樾云:“宜乃谊之省。”宜无嫌于往初。——张衡《东京赋》(1)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诸葛亮《出师表》宜乎众人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字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乎: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同“然”。众矣:人很多了。)——宋· 周敦颐《爱莲说》国亦宜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2) 又如:宜蠲(应该减免);事不宜迟;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然(应该这样);宜当(情理上必须如此)副词(1) 当然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2) 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