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审的词语

  • 226、审判心理:参加审判活动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产生和出现的不同心理活动。
  • 227、审判公开: 开庭时间、地点对外公开允许采访。
  • 228、审判者: 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萧山县人来度,官滇中。尝睡去,于冥中列坐审判世间事,亦有千古未结之案。”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九:“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争辩的结果,反得知审判官中每人至少也得七份口粮呢。”引申为检验评价。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五:“在事实的靠得住与否这一点上,观众最容易审判一个作家了。”法理解释审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对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
  • 229、国家审判机关: 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通常指法院。
  • 230、刑事审判庭: 1.亦称"刑事法庭"。省称"刑庭"。 2.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 231、审判员: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担任审判职务的人员。
  • 232、审判厅: 旧时高等、地方和初级审判厅的通称。
  • 233、审判权: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等案件的权力。
  • 234、审判庭: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组织机构。审判庭由庭长一人、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 为审理每一具体案件而成立的审判组织。
  • 235、审判官: 对法院中审理民、刑事案件的官员的通称。
  • 236、审判长: 法院主持合议庭审判的人员。法院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时,自任审判长。在他们不参加的情况下,由他们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
  • 237、判审:犹审判。
  • 238、凝审:庄重谨慎。
  • 239、审拟:审问拟罪。
  • 240、审谋:周密谋划。
  • 241、末日审判: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耶稣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 242、媒体审判:“媒体审判”指的是: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比如,1998年曾任郑州市某公安分局局长的张金柱因情节极为恶劣的交通肇事罪而被判死刑,这一判决是否受舆论影响,至今还争议不断;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 243、盲审: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
  • 244、审虑:仔细考虑。
  • 245、包公审驴: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5单元课文。
  • 246、审律:谓审定乐律。
  • 247、纽伦堡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审判 英语:Nuremberg Trials,德语:Nürnberger Prozesse)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
  • 248、审録:犹审讯。
  • 249、靓审:精密周详。靓﹐通'靖'。
  • 250、审量:考察衡量;估量。
  • 拼音shěn
  • 注音ㄕㄣ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JH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2) 同本义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4) 知道,知悉审,知也。——《类篇》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君子审礼。——《史记·礼书》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5) 又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9) 审讯;审判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11) 询问,打听清楚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副词(1) 真实;确实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2) 详尽,仔细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形容词(1) 慎重,小心谨慎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3) 确切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5) 正,不偏斜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6) 固定;安定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