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宣的词语

  • 151、宣战: 宣战xuānzhàn (1) 一个国家、集团宣布与另一个国家、集团进入战争状态 英 declare war
  • 152、宣猷:亦作'宣猷'。 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猷,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猷,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猷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施展谋划与方略。
  • 153、宣游:遍游,周游。
  • 154、宣犹:亦作'宣猷'。 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施展谋划与方略。
  • 155、宣宣: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
  • 156、宣报:通告;向群众报告。
  • 157、宣传弹:用来散发宣传品的一种炮弹或炸弹,以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掷,弹体被抛射到目标上空时,即自动裂开,撒出宣传品。
  • 158、宣明: 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 2.显明,毫无遮蔽。 3.谓使显明。 4.宣扬,显扬。 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 6.里名。
  • 159、宣发:疏导发散。
  • 160、宣翼:辅佐。
  • 161、宣展:舒畅,舒展。
  • 162、宣振:宣扬和振作。
  • 163、宣政: 宣扬政教。 唐·长安宫殿名。在大明宫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的并称。亦借指宋徽宗。
  • 164、宣华:鲜明的花色。
  • 165、宣腾: 1.宣示传达。 2.北方方言。犹膨胀。
  • 166、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 167、宣德门:北宋京城宫门名。
  • 168、宣化:传布君命,教化百姓。
  • 169、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 170、宣力:效力;尽力。
  • 171、宣淫:亦作'宣淫'。公然淫乱,毫无避忌。
  • 172、宣谕使:官名。宋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绍兴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 173、宣和: 疏通调和。 借称宋·徽宗·赵佶。
  • 174、宣源:宣示源头。
  • 175、宣紙: 宣纸xuānzhǐ (1) 出产于安徽宣城、泾县的一种绵软坚韧的纸张,不容易破裂,吸墨均匀,一向为书画家所珍爱 英 Xuan paper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GJ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2)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宣,天子宣室也。——《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受釐坐宣室。——《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3) 帝王的诏书黄宣去把团营押。——汤显祖《紫钗记》(4) 宣纸的简称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清朝野史大观》(5) 通“瑄”。璧玉璧大六寸,谓之宣。——《尔雅·释器》。注:“《汉书》所云瑄玉是也。”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双剑誃吉金文选·诅楚文》(6) 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7) 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8) 云南宣威的简称 。如:宣腿(9) 姓动词(1) 宣布。宣读日宣三德。——《书·皋谟》。传:“布也。”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肃宣 权旨。——《资治通鉴》(2) 又如:宣麻(宣谕任命将相的诏书。引申为朝廷任命);宣名(高声通报姓名);宣牌(宋,元时朝廷授给各级官吏以证明其官职身分的铜牌;也指宋代负责速递文书的吏员所带的木牌凭证,刻有吏员姓名和职务)(3) 放掉;漏掉节宣其气。——《左传·昭公元年》。注:“散也。”(4) 又如:宣腾(宣泄,膨胀)(5) 宣扬;宣传,广泛传播宣其德行。——《国语·晋语》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 又如:宣坛(僧、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讲台);宣和(显示;弘扬);宣猷赞化(宣道弘法,赞美教化)(7) 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国王准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阶。——《西游记》(8) 又如:宣令(传达帝王的命令);宣命(传达皇帝的诏命);宣制(宣布帝王的诏命)(9) 抒写;表白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国语》(10) 又如:宣情(发抒情感);宣陶(抒发陶写)(11) 诵读 。如:宣卷(讲唱佛曲);宣讲;宣疏(诵读祝祷文);宣科(念诵);宣译(宣讲并翻译)(12) 通,疏通宣汾、 洮,障大泽。——《左传·昭公元年》(13) 又如:宣发(疏导发散)(14) 明白;了解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形容词(1) 质地松软 。如:这个馒头真宣(2) 宽大,空敞用而不匮,广而不宣。——《左传》(3) 骄;骄奢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诗·小雅·鸿雁》(4) 明白的;明亮的 。如:宣华(鲜明的花色);宣燎(明亮的火炬);宣章(昭明,显彰)(5) 宽舒。如:宣展(舒畅;舒展);宽散(宽舒而松弛)(6) 周遍;普遍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汉书》(7) 又如:宣备(尽备,完备);宣饮(遍饮);宣游(遍游,周游);宣省(遍察);宣洽(普遍沾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