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寇的词语

  • 126、寇烽: 古时报警烽火之一。
  • 127、寇氛: 敌人的气焰。
  • 128、犯寇: 遭到侵犯。
  • 129、式遏寇虐:遏:阻止;虐:残暴狠毒。阻止坏人为虐作恶。
  • 130、寇敌: 入侵之敌;敌军。
  • 131、敌寇: 敌寇díkòu (1) 武装入侵的敌人 英 damned invader
  • 132、寇邓: 东汉·寇恂、邓禹的并称。二人皆光武中兴名将。
  • 133、借寇赍盗:《后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着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赍盗君一年。"后因以"借寇赍盗"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 134、寇盗: 盗贼。 侵扰劫掠。
  • 135、盗寇:犹盗匪。
  • 136、荡寇志:《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名,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
  • 137、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 138、寇雠: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 亦作:寇仇2寇仇
  • 139、雠寇:犹仇敌。
  • 140、寇钞: 亦作“寇抄”。
  • 141、寇抄: 见“寇钞 ”。
  • 142、尝寇:试探敌人的强弱。
  • 143、寇场: 敌军占领的地方。
  • 144、草寇: 草寇cǎokòu (1) 出没于山地的强盗 英 robbers in the mountain
  • 145、逋寇:逃寇,流寇。
  • 146、兵寇:敌兵或乱兵的侵扰。 乱兵和贼寇。
  • 147、避寇: 1.亦作"避宼"。 2.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 148、寇逼:谓侵犯逼近。
  • 149、寇虣: 侵夺劫掠。
  • 150、成王败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 拼音kòu
  • 注音ㄎㄡ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PFQC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4) 砍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名词(1) 入侵者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2) 敌人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3) 贼兵,敌军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5) 盗匪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7)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