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射的词语
- 151、百射: 1.各种现象。
- 152、仰射: 仰射yǎngshè (1) 向上射击 英 shoot to the sky
- 153、折射线: 在一种媒质中沿直线进行,碰到第二种媒质时,发生折射而进入第二种媒质里的光线。
- 154、日射角: 1.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光线与地面所成的角。
- 155、日射病: 即中暑。由长时间受烈日的照射或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引起。症状是头痛,耳鸣;严重时昏睡,痉挛,血压下降。
- 156、平射炮:具有强大威力的一类火炮,初速大,弹道低伸,射程远,如加农炮﹑反坦克炮等。
- 157、积射士: 1.汉代寻迹而射的兵士。积﹐通"迹"。
- 158、放射性雨: 水汽凝结在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尘上形成的雨;或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而形成的雨。在大气中进行的核爆炸最易形成放射性雨,使大面积的地面物体受到核污染。
- 159、放射形: 从中心一点向周围伸展出去的形状:~道路。
- 160、放射线: 放射线fàngshèxiàn (1) 不稳定元素衰变时,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甲种射线、乙种射线、丙种射线,其中丙种射线贯穿力最强 英 radioactive ray
- 161、不射宿: 不射归巢的鸟。言仁者泽及禽兽。
- 162、射驭:射御。驭﹐同"御"。
- 163、射科: 1.猎取科名。
- 164、射官:买官。买官如射利﹐故称。
- 165、射弹: 1.发射弹丸。
- 166、射亲:犹射靶。亲﹐谓切中目标。宋代亦为马射技艺的一种名目。
- 167、射像: 古代的一种巫术,认为射人画像,可使其遭灾祸。
- 168、射妖: 1.指传说中蜮能含沙射人的妖异现象。 2.泛指因射而成的妖异或灾难。
- 169、射蜮:即蜮。传说蜮能含沙射人﹐故称。
- 170、射正: 1.司射之长。 2.射仪。
- 171、射人师: 射人之长,即射师。
- 172、射筒:竹名。
- 173、射亭:习射之亭。
- 174、射帖: 1.亦作"射贴"。 2.用箭射靶。 3.指箭靶。
- 175、射宿:夜射栖鸟。
- 拼音shè
- 注音ㄕㄜˋ,ㄧㄝˋ,ㄧˋ
- 笔划10
- 繁体射
- 五笔TMD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shè动词(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2) 同本义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三曰五射。——《周礼·保氏》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6) 猜度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8) 打赌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9) 谋求,逐取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11) 照射,放射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12) 循着,顺着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13) 瞬间地斜视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14) 拦阻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15) 嘲弄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16) 指投壶 。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词(1) 放箭的人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3) 乡射礼 。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5) 姓|yè动词(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2) 同本义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三曰五射。——《周礼·保氏》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6) 猜度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8) 打赌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9) 谋求,逐取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11) 照射,放射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12) 循着,顺着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13) 瞬间地斜视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14) 拦阻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15) 嘲弄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16) 指投壶 。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词(1) 放箭的人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3) 乡射礼 。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5) 姓|yì动词(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2) 同本义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三曰五射。——《周礼·保氏》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6) 猜度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8) 打赌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9) 谋求,逐取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11) 照射,放射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12) 循着,顺着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13) 瞬间地斜视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14) 拦阻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15) 嘲弄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16) 指投壶 。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词(1) 放箭的人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3) 乡射礼 。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5) 姓|动词(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2) 同本义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三曰五射。——《周礼·保氏》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6) 猜度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8) 打赌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9) 谋求,逐取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11) 照射,放射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12) 循着,顺着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13) 瞬间地斜视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14) 拦阻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15) 嘲弄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16) 指投壶 。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词(1) 放箭的人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3) 乡射礼 。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5) 姓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