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尾的词语

  • 276、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
  • 277、批纸尾:署名于纸尾。谓职卑无权,只能陪在别人后面署名。
  • 278、首尾就烹: 原文:学士周豫家,尝烹鳝。见有鞠身向上,以首尾就烹者。
  • 279、陪尾:古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孔传﹕"四山相连﹐东南在豫州界﹐洛经熊耳﹐伊经外方﹐淮出桐柏﹐经陪尾。"《史记.夏本纪》作负尾﹔《汉书.地理志上》作陪尾。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泗水东﹐泗水所出的陪尾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汉出嶓冢﹐洛出熊耳﹐泾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 280、攀尾柱:犹抱柱。
  • 281、燕尾牌: 盾的一种。因牌旁上分两歧,形如燕尾,故名。其长与手牌相似,但阔不满尺,背如鲫鱼,故侧身前逼,虽当利刃而不能断。其体轻,运用如鸟翼,可避矢石。见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牌》。
  • 282、牌尾: 太平天国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见“牌尾馆 ”。
  • 283、排尾: 排尾pái wěi 1.  行列的最后面。 英 the person at the end of a row; 2.  站在队伍最后面的人。
  • 284、曳尾泥涂: 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泥涂。’”涂,污泥。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 用以比喻苟且偷生。
  • 285、泥尾: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286、摇头麰尾: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同“摇头摆尾”。
  • 287、末尾三稍: 1.本指头发﹑手指﹑足趾三端。引申谓归宿;着落。
  • 288、末尾: 末尾mòwěi (1) 最后的部分 例 一顿饭的末尾 英 end
  • 289、弥尾青: 1.大枷的别名。
  • 290、眉头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 亦作:眉头眼后
  • 291、眉尾:眉梢。
  • 292、蛛丝煤尾:蛛网与灰尘。
  • 293、煤尾:屋中的烟尘。
  • 294、髦尾: 1.马鬃和马尾。 2.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假发辫。
  • 295、毛尾: 1.有毛的尾巴。 2.犹毫毛。喻轻细﹐微小。
  • 296、黄猫黑尾: 比喻藏头露尾,隐瞒欺骗。
  • 297、麻尾雀: 方言。即喜鹊。
  • 298、麻尾: 诏书的末尾。
  • 299、履虎尾: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 300、尾闾: 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 泛指事物趋归或倾泄之所。
  • 拼音wěi,yǐ
  • 注音ㄨㄟ,ㄧ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NTFN

基本释义

wěi名词(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2) 同本义尾,微也。——《说文》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4) 末端,末尾渤海之尾。——《列子·汤问》运于渤海之尾。系于其尾。——《资治通鉴》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7) 边际,边界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8) 后部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动词(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2) 鸟兽虫鱼交配鸟兽孳尾。——《书·尧典》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量词(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2) 另见yǐyǐ名词(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3) 另见wěi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