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屈的词语

  • 26、计穷力屈: 计穷力屈jìqióng-lìqū (1) 计谋穷尽,力量耗竭。形容穷途末路、气数将尽 例 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王。——元帝《驰檄告四方》 英 be at the end of one’s wit and strength;come to the end of one's tether
  • 27、渐屈线: 词语解释⒈  平面曲线c1上每点的曲率中心的轨迹c2称为曲线c1的渐屈线,曲线c1称为曲线c2的渐伸线。渐屈线c2上各点的切线是渐伸线c1的法线。在平面上一条曲线的渐屈线只有一条,但渐伸线有无限多条。
  • 28、金铺屈曲: 词语解释⒈  金铺: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属底座,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屈曲:盘绕。指大门上装饰华丽。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
  • 2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词语解释⒈  屈:枉屈。极为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枉屈;极为灵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笨拙。
  • 30、抱委屈:抱屈。
  • 31、铮铮不屈:比喻性格刚强的人
  • 32、屈戌关节: 又名滑车关节。
  • 33、屈贾之乡: “屈贾之乡”是长沙的美称。
  • 34、宁折不屈: 《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 35、忠贞不屈:意思是忠诚而坚定不屈;形容不向邪恶屈服。
  • 36、跖屈:足尖下垂,足背向小腿前面远离为踝关节的屈,亦称跖屈。
  • 37、屈卮: 有曲柄的酒杯。
  • 38、负屈含寃:遭受冤屈。
  • 39、蒙冤受屈:遭受了冤枉和屈辱。
  • 40、屈尊纡贵: 《花的话》 屈尊纡贵,成语,指旧时代地位高贵的人自己降低身份俯就地位低的人。
  • 41、遇强屈强: 遇到强大的对手就会屈服于对方。常用于那些在小羊面前是狼而在狼面前是小羊的人。
  • 42、庸才屈起:语出《后汉书》形容无才之人因为偶然原因,在财富与地位上爆发。
  • 43、屈心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
  • 44、屈膝之虎:将踊跃也:出自成刚小说《最大帝》“易藩策”章节,是最大帝刘仪所用比喻方式来进行论述有关对赵王刘道子采取的克制态度。
  • 45、屈膝投降: 向敌人下跪投降
  • 46、屈膝礼: 一种传统的问候礼节,女性行礼时需屈膝并颔首。
  • 47、屈尊枉顾: 指某人降低自己的身份去看望或拜访某人。
  • 48、顽强不屈: 《荀子·法行》 顽强不屈,成语,用于顽强的毅力,毫不屈服。出处:《荀子·法行》。
  • 49、矢志不屈:指立志决不屈服。
  • 50、有屈无伸:有冤屈却无处申诉
  • 拼音
  • 注音ㄑㄩ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BMK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2) 同本义屈,拗曲。——《广韵》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4) 委屈;冤屈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6) 屈服屈人之兵。——《孙子·谋政》屈人之兵而非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8) 治理,收治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9) 强迫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12) 理亏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形容词(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