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屈的词语

  • 151、屈曳:犹言屈伸进退。
  • 152、屈郁: 1.盘结,旋绕。 2.郁结,积聚不得散发。
  • 153、屈招: 1.在拷打威胁下,受屈招认。
  • 154、屈座:席间套语。谓未能致客于上座。
  • 155、屈佚草:1.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2.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
  • 156、屈附:屈服依附。
  • 157、屈起:崛起。兴起;崭露头角。屈,通'崛'。谓突然起身,离开原来的位置。屈,通'崛'。
  • 158、屈柔:曲意柔顺。
  • 159、屈人: 1.使人屈服。 2.受委屈的人。 3.蒺藜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蒺藜》。
  • 160、屈盘:曲折盘绕。
  • 161、屈礼: 1.曲尽礼仪。 2.谓屈身降礼。
  • 162、屈让:屈节退让。
  • 163、屈染:犹玷辱。
  • 164、屈短:短而直。
  • 165、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 166、屈节: 屈节qūjié (1) 失去尊严、节操 例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 forfeit one’s honour (2) 降低身分,对人谦卑 例 卑躬屈节 例 屈节事人 英 stoop to
  • 167、屈急: 1.穷乏。
  • 168、屈心:1.亏心;昧心。 2.委曲其心。
  • 169、屈揖:唐宋时百官于中书省见宰相之礼。
  • 170、屈私:犹徇私。
  • 171、屈士: 1.委屈沉沦之士。泛指隐者。
  • 172、屈受:委屈承受。
  • 173、屈束:压抑约束。
  • 174、屈信: 1.同"屈伸"。 2.屈曲和伸舒。 3.犹进退浮沉。
  • 175、屈笮:犹困厄。
  • 拼音
  • 注音ㄑㄩ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BMK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2) 同本义屈,拗曲。——《广韵》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4) 委屈;冤屈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6) 屈服屈人之兵。——《孙子·谋政》屈人之兵而非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8) 治理,收治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9) 强迫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12) 理亏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形容词(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