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屦的词语
- 26、皮屦: 1.古代以皮制作的鞋。供冬天穿用。
- 27、命屦: 1.古代帝王赐予命夫﹑命妇的单底鞋。 2.指帝王赐屦于命夫﹑命妇。
- 28、芒屦:芒鞋。
- 29、麻屦: 即麻鞋。
- 30、敛屦: 犹摄足。踮起足走路,表示敬肃。
- 31、蒯屦:草鞋。
- 32、刻足适屦:屦:麻制的单底鞋。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颠倒。
- 33、客屦:旅人的鞋。
- 34、决屦: 见“决履 ”。
- 35、进屦:犹进履。
- 36、黄屦: 指古代帝王及王后所穿的黄色的鞋子。
- 37、还屦:古人席地而坐,脱鞋于侧。还屦,谓转动鞋履。这是倦客时的一种动作。
- 38、句屦:古代鞋的一种。鞋端饰有绦制之鼻。《大戴礼记·哀公问》:"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搢笏者,此皆贤乎?"《荀子·哀公》"句屦"作"絇屦"。王先谦集解:"王肃云:'絇,谓屦头有拘饰也。'郑康成云:'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参阅《周礼·天官·屦人》贾公彦疏。一说"句"通"矩"。句屦为方头之鞋。
- 39、革屦:皮靴;皮鞋。
- 40、重台屦:即重台履。
- 41、杖屦往还:谓老年人交情密切,时相往来。
- 42、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 43、屦舃: 1.亦作"屦舄"。 2.泛指鞋。
- 44、屦企:踮脚而望。
- 45、屦杖:古礼年五十得扶杖,长者可入室而后脱鞋,故以"屦杖"为敬辞,用以称老人。
- 46、屦舄: 1.亦作"屦舄"。 2.泛指鞋。
- 47、屦校:谓戴上脚镣。
- 48、屦缕:织屦缉麻。
- 49、巨屦: 粗糙的鞋子。 巨大的鞋子。
- 50、截趾适屦:切断脚趾去适合鞋子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
- 拼音jù
- 注音ㄐㄩˋ
- 笔划15
- 繁体屨
- 五笔NTOV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屦,履也。——《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 汉以前皆名屦。”掌王及后之服屦。——《周礼·屦人》共其资粮屝屦。——《左传·僖公四年》。疏:“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谓之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2) 又如: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屦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管王与后的衣服鞋屦);屦及剑及(比喻行动坚决迅速,急起直追);屦缕(织屦缉马)动词(1) 践踏身屦典军。——《史记·季布栾布传》屦般首,带修蛇。(般首:指虎一类猛兽。)——扬雄《羽猎赋》(2) 又如:屦企(踮脚而望);屦校(带上脚镣。校:铐足的刑具)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