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崩的词语

  • 1、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词语解释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引证解释⒈  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鐘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 曾问 远公 :‘《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 曰:‘铜山西崩,灵鐘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 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 时, 未央宫 前殿鐘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詔问太史待詔 王朔,朔 言恐有兵气。更问 东方朔,朔 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鸣。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不以远而阻也。”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忒。”唐弢 《侧面》:“铜山西崩, 洛 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国语辞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g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⒈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余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 2、山以小陁而大崩:陁:崩溃。山因为有小的崩溃所以倾塌。比喻小漏洞不及时补救,就可能酿成大祸。
  • 3、山有朽壤而自崩:山有朽壤而自崩,释义:朽:腐烂。
  •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词语解释⒈  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国语辞典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cóng shàn rú dēng cóng è rú bēng ]⒈  (谚语)​比喻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引《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汉·张纮〈临困授子靖留牋〉:「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
  • 5、地裂山崩:崩:倒塌。裂:破,分开。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也作“山崩地陷”。
  • 6、工作雪崩:形容工作繁多。
  • 7、废多看崩:废话真多看我一个大崩秒了你。
  • 8、礼废乐崩:指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序而建立的一套典章制度﹑礼仪教化遭到极大的破坏。
  • 9、玉山将崩:犹玉山倒。
  • 10、开口崩: 有些人、动物看起来很完美,一开口形象立马崩塌。
  • 11、坐吃山崩: 同“坐吃山空”。
  • 12、鱼烂土崩: 鱼内腐而烂,土不实而崩。比喻内部腐败,迅速崩溃,无可挽回。
  • 13、雪崩: 雪崩xuěbēng (1) 大量的雪块从高山上崩裂下来 英 snowslide (2) 迅速滑下山坡或越过悬崖的大块冰雪 英 avalanche
  • 14、血崩: 血崩xuèbēng (1) 中医指不在月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英 flood
  • 15、血山崩: 1.血崩的俗称。
  • 16、五内俱崩: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 17、瓦解土崩:比喻澈底崩溃的情势。
  • 18、陁崩:倒塌﹐崩裂。
  • 19、阤崩:崩毁。
  • 20、土崩: 比喻崩溃破败,无法收拾。
  • 21、山崩: 悬崖、陡坡上岩石和砂土突然破裂、崩落的现象。
  • 22、山陵崩: 诸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 23、沙崩: 1.沙岸崩塌。 2.如沙崩塌。比喻崩溃,溃败。
  • 24、日崩: 方言。形容走得快。
  • 25、扔崩:亦作'扔蹦'。象声词。多形容动作迅速。
  • 拼音bēng
  • 注音ㄅ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MEE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2) 同本义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3) 又如:山崩地裂(4) 崩裂;倒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5) 又如:崩拆(倒塌断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陨(塌陷);崩损(崩塌损坏);崩坠(倒塌坠落)(6)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传》(7) 又如:崩驾(帝王之死);崩殂(崩背,崩逝。又指帝王之死)(8) 崩溃;垮台;败坏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9) 又如:崩阙(败坏);崩动(煽动败坏)(10) 破裂,迸裂天崩地塌壮士死。——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11) 又如:谈崩了;崩裂(物体突然破裂);崩云(破裂的云彩);把气球吹崩了(12) 炸伤;枪毙 。如:爆竹崩了他的手;咋不崩了他?(13) 血崩,指妇科“崩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