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币的词语
- 126、辅助货币: 在本位货币之外发行的起辅助性作用的币值小的货币,如我国单位为角或分的人民币。简称辅币。
- 127、奉币:犹进贡。
- 128、方币: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 129、法币: 法币fǎbì (1) 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1948年为金圆券所代替 英 paper currency issued by the KMT government from 1935 onwards
- 130、发币:致送礼物或财物。
- 131、刀币: 刀币dāobì (1) 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的刀形铜币,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也叫“刀布” 英 knife money
- 132、楮币: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指祭供时焚化的纸钱。
- 133、酬币:酬宾的礼物。
- 134、重币: 1.重金;厚礼。 2.指厚赠;厚赂。 3.重额的钱币。
- 135、斥币: 1.官库中多馀不用待售之物。
- 136、驰币:进献玉马皮帛。
- 137、琛币:犹玉帛。
- 138、车币: 1.车乘与币帛。
- 139、钞币:纸币。
- 140、采币:币帛,彩色丝织品。古代常用作馈赠的礼物或聘礼。
- 141、彩币:指赏赐的财帛。
- 142、财币:钱财。
- 143、布币: 1.陈列币帛。 2.古代仿照农具镈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镈"。因镈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晋﹑卫﹑郑﹑宋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以及燕秦等国。新莽时曾一度仿制使用。
- 144、搏币: 1.见"搏弊"。
- 145、边币: 边币biānbì (1) 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发行的纸币 英 Border Region Currency
- 146、白鹿币:汉武帝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 147、货币职能: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 148、货币工资:货币工资,“实物工资”的对称。
- 149、货币升值:货币升值是“货币贬值”的对称。
- 150、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 拼音bì
- 注音ㄅㄧˋ
- 笔划4
- 繁体幣
- 五笔TMHK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2) 同本义幣,帛也。——《说文》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幣曰量幣。——《礼记·曲礼》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事之以皮幣。——《孟子》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6) 泛指财物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7) 货币,钱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动词赠送 。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形容词通“敝”。破旧;弃;败坏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