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帅的词语
- 76、帅先:谓站在前头,作榜样。
- 77、帅然:急遽貌。
- 78、帅才: 帅才shuàicái (1) 有统帅才能的人 英 a born commander
- 79、帅示:引导指示。
- 80、师帅:《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 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 表率。 清代巡抚兼管军事,称大帅。对有师生名分的官吏,谀称师帅。太平天国军制中师的统帅。
- 81、舍车保帅: 舍车保帅shějū-bǎoshuài (1)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 英 give up a rook to save the king (in chess)
- 82、少帅:年轻的统帅。特指张学良﹐因其父张作霖人称大帅。
- 83、儒帅:犹儒将。
- 84、戎帅: 军队的统帅。 指戎族军队的主将。
- 85、渠帅:1.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2.泛指魁首。 3.泛指行业的出头人物。
- 86、酋帅: 1.旧称部落或叛乱者的首领。 2.为首的人。
- 87、签帅:即典签﹐或称典签帅。官名﹐始于南朝。朝廷为监视出任方镇的诸王而设﹐多以天子近侍充任。因其权势特大﹐故有签帅之称。至唐权力已减﹐仅掌文书﹐宋以后渐废。
- 88、牵帅: 1.带领;引导。 2.谓牵缠于世务。
- 89、票帅: 1.剽悍的首领。
- 90、偏帅: 1.部分军队的统帅或一方守将。 2.副将。
- 91、谋帅:寻求元帅的人选。事本《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郄縠可。'"
- 92、旅帅:《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 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 太平天国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
- 93、领帅:犹统帅。
- 94、连帅: 1.古代十国诸侯之长。 2.泛称地方高级长官。唐代多指观察使﹑按察使。
- 95、鸟了帅:古代流求国村一级的首领。后亦泛指异国基层组织的首领。
- 96、帅厉:率领激励。
- 97、帅阃:镇抚一方的军事首长。 指帅府。
- 98、阃帅: 1.指地方上的军事统帅。
- 99、魁帅:主将;首领。常含贬义。
- 100、郡帅: 1.郡守。因其为一郡之长官,故称。
- 拼音shuài
- 注音ㄕ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帥
- 五笔JMHH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2) 同本义 ,佩巾也。——《说文》。 张舜徽注:“然佩巾之义,经传皆用帨,无用帅者,帅乃为将帅义所专矣。 吴楚《说文染指》谓帅字当以将帅为本义。无感我帨兮。——《诗·野有死麕》毋施衿结帨。——《仪礼·士昏礼》左佩纷帨。又,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3) 军队中的主将、统帅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 阎雅故,为我语 阎君,欲相见。”——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 又如:挂帅;帅甸(甸地的统帅。即公邑的大夫)(5) 地方的长官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国语·齐语》(6) 又如:帅长(首领);帅使(宋代安抚使的别称);帅司(宋代对各路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的通称,掌管一路的兵、民事务)(7) 中国象棋棋子中的主将(8) 指首领或起主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夫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上》(9) 又如:帅首(领袖;首领)(10) 表率;楷模相国萧、 曹以宽厚清净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序》(11) 指总督。清代下级称总督为“大帅”那帅爷又翻出六个字,是帅查确,拟揭参。——《官场现形记》(12) 姓动词(1) 统率;率领上帅士以人之所戴。——《管子·问篇》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命李祐、 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资治通鉴·唐纪》我文公帅诸侯及 秦围 郑。——《左传·成公十三年》(2) 又如:帅厉(率领激励);帅示(教导指示);帅尔(率尔);帅师;帅兵(3) 引导;带头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汉书·胡建传》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诸葛亮《黜来敏教》(4) 又如:帅示(引导指示)(5) 遵循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礼记·王制》不愆不忘,帅由旧章。——《风俗通义·愆礼》(6) 又如:帅繇(遵循);帅职(遵守职责);帅由旧章(遵循成法。同率由旧章);帅意(循其意志);帅行(遵循实行);帅由(遵循)形容词漂亮;英俊 。如:他字写得真帅;他的双杠动作可帅了;长得真帅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