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幡的词语

  • 26、胜幡:佛家设道场所立降妖伏魔的旗帜。
  • 27、信幡: 1.亦作"信幡"。 2.古代题表官号﹑用为符信的旗帜。
  • 28、丧幡:亦作'丧旛'。丧家悬挂的白色狭长形的旗帜。
  • 29、三幡:道家谓色﹑空﹑观三者最易摇荡人心,故以三幡为喻。
  • 30、青龙幡:绘有龙形的青色旗幡。代表东方。
  • 31、青幡: 1.见"青旛"。
  • 32、旗幡:亦作'旗幡'。旌旗。
  • 33、翩幡:行动轻疾貌。
  • 34、龙子幡: 龙子幡lóngzǐfān (1) 船上作装饰用的旗幡,上面画有龙形。幡,挑起来竖着挂的长条旗子 英 long narrow banner with the dragon-painting on it on the boat
  • 35、龙幡: 画有龙的旗帜。 中军主帅之旗。
  • 36、灵幡: 灵幡língfān (1) 旧俗出殡时孝子打的幡儿 英 white band of mourning held by son of desceased
  • 37、旌幡: 1.亦作"旌幡"。 2.泛指旗帜。
  • 38、金幡:亦作'金旛'。 缕金的旌旗。用银箔制作的幡胜。
  • 39、节幡:麾节幡旌。
  • 40、绛幡:赤色旗帜。
  • 41、绛引幡: 1.亦作"绛引幡"。 2.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
  • 42、降幡: 1.亦作"降幡"。 2.表示投降的旗帜。
  • 43、魂幡: 1.亦作"魂幡"。 2.旧时办理丧事时用以招魂或引导亡魂的旗,长方形,下垂。
  • 44、黄幡: 见“黄旛 ”。
  • 45、画幡: 1.亦作"画旛"。 2.有画饰的长方而下垂的旗子。
  • 46、虾蟆头幡:古代兵器上的饰物。
  • 47、告止幡: 1.亦作"告止旛"。 2.唐宋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
  • 48、绀幡:亦称'绀幡'。昆虫名。
  • 49、风幡: 1.亦作"风旛"。 2.风中的旗幡。《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师寓止廊庑间。暮夜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师曰:'可容俗疏輒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后用为典实。
  • 50、幢幡:佛教道场用来装饰的长形旗帜。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
  • 拼音fān
  • 注音ㄈㄢ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MHTL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2) 同本义(3) 如:幡布(抹布)(4) 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6) 冠上的巾饰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后汉书》(7) 簿册 。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8) 通“旛”。长幅下垂的旗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9) 如:举幡动词(1)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2)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