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廷的词语

  • 26、官廷:犹官府。
  • 27、大廷: 1.亦作"大廷"。 2.外朝之廷。 3.指朝廷。
  • 28、朝廷: 朝廷cháotíng (1)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例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英 imperial court;imperial government
  • 29、不廷: 同“不庭”。
  • 30、边廷: 边廷biān tíng (1) 边境地区的政府 英 government bodies of the border (2) 边疆 例 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唐·杜甫《兵车行》 英 border
  • 31、杨廷宝:杨廷宝(1901年10月2日~1982年12月23日),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
  • 32、郑廷玉:郑廷玉(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元代戏曲作家。
  • 33、朝廷命官: 由朝廷任命的身居要职、非常受到重视的官员。
  • 34、阿廷模: 以下固定一个环 A。
  • 35、宫廷险恶: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 36、山头廷尉: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后以'山头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
  • 37、面引廷争: 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 亦作:面折庭争 、面折廷诤
  • 38、面折廷诤: 见“面折廷争 ”。
  • 39、面折廷争: 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 亦作:面折庭争 、面折廷诤
  • 40、大廷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 41、廷仗:明朝皇帝处罚大臣的一种特殊刑罚。
  • 42、廷选:由朝廷选任。
  • 43、廷说:在朝廷上游说。
  • 44、廷见:指百官朝见皇帝。
  • 45、廷逆:谓在朝廷上出言顶撞君主。
  • 46、廷参:在廷前参见。
  • 47、廷论:在朝廷上辩论。 朝廷上的议论。
  • 48、廷诘:在朝廷上诘问。
  • 49、廷理:春秋时楚国官名,掌刑狱。
  • 50、廷质:在朝廷上对质。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P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2) 同本义廷,朝中也。——《说文》虎兕争兮于廷中。——《楚辞·王逸·九思逢尤》游汉廷公卿间。——《汉书·陆逵传》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见相如。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3) 又如:廷臣(朝臣);廷吏(朝廷的官吏);廷推(明代用高级官吏,由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后任用);廷魁(科举时廷试头名。即状元)(4) 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 为 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史记》(5) 庭院;院子。通“庭”子有廷内。——《诗·唐风·山有枢》张武军于荧廷。——《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差使人立于廷。——《左传·定公十四年》门廷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管子·法法》门廷车骑以千数。——《史记·李斯列传》听于廷。——《资治通鉴·唐纪》(6) 朝位;位置奇从奇,正从正,奇与正,恒不同廷。——《马王堆汉墓帛书》形容词公正廷尉,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颜师古注:“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