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廷的词语

  • 51、廷诤:廷争。
  • 52、廷折:在朝廷上当众折辱。
  • 53、廷疏:在朝廷上向皇帝面奏。
  • 54、廷讯:在朝廷上审讯。
  • 55、廷议: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 指朝廷上的议论。
  • 56、廷争面折: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 57、廷对: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 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即廷试。
  • 58、廷平: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 59、廷推: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
  • 60、廷尉平: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 61、廷争: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 62、廷掾:县令的属吏。
  • 63、廷杖: 廷杖tíngzhàng (1) 帝王在朝廷上杖责臣子 英 flog a stateman at court
  • 64、廷尉: 官名。
  • 65、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13年到1514年间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
  • 66、枢廷: 1.亦作"枢廷"。 2.政权中枢;内庭。
  • 67、殊廷: 亦作“殊庭”。
  • 68、廷授:由朝廷任命。
  • 69、廷史:廷尉的属吏,掌书记。
  • 70、廷试: 廷试tíngshì (1) 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 英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 71、廷辱:谓在朝廷上当众侮辱人。
  • 72、阙廷:亦作'阙庭'。 楼阙庭院。 朝廷。亦借指京城。两眉之间。
  • 73、铨廷:指吏部。吏部专司考核﹑选拔官吏﹐故称。
  • 74、廷评: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评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 75、廷尉评: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评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P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2) 同本义廷,朝中也。——《说文》虎兕争兮于廷中。——《楚辞·王逸·九思逢尤》游汉廷公卿间。——《汉书·陆逵传》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见相如。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3) 又如:廷臣(朝臣);廷吏(朝廷的官吏);廷推(明代用高级官吏,由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后任用);廷魁(科举时廷试头名。即状元)(4) 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 为 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史记》(5) 庭院;院子。通“庭”子有廷内。——《诗·唐风·山有枢》张武军于荧廷。——《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差使人立于廷。——《左传·定公十四年》门廷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管子·法法》门廷车骑以千数。——《史记·李斯列传》听于廷。——《资治通鉴·唐纪》(6) 朝位;位置奇从奇,正从正,奇与正,恒不同廷。——《马王堆汉墓帛书》形容词公正廷尉,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颜师古注:“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