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弃的词语
- 51、弃卒保车:原意:下象棋故意让对方吃掉自己的卒子,来保住自己的车。指牺牲较小的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好处。
- 52、阻弃:荒废。
- 53、逐弃:驱逐并抛弃。
- 54、逐近弃远: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 55、逐末弃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56、诛弃:诛杀和贬斥。
- 57、弃置不顾: 丢弃、抛弃不理睬的意思。弃,丢弃/放弃。置,本来是放置/搁置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放在一边、不要。顾,回头看,引申为看。不顾,不看,不回头看,不回头。顾由看到意思也慢慢引申出照顾的意思。所以这里不顾也可以理解为不照顾,有人这么使用。不过更准确的解释还是应该不回头看,表示决绝、不屑一顾。
- 58、掷弃:丢弃;抛弃
- 59、谪弃:犹谪置。
- 60、折券弃债: 高祖本记 【词目】折券弃债【读音】zhé quàn qì zhài【释义】券:票据、凭证。撕毁凭据,放弃索债。【出处】《》:“高祖每酤酒留饮,售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
- 61、揄弃: 1.抛弃。
- 62、永不相弃: 字面意思,即永远不抛弃对方。对于认定的事情或者人,不轻易抛弃,其从字里行间中,强调了一种精神,一种朋友之间的友情;一股力量,一股坚持不懈的力量;一个信念,不达目的死不休的信念。
- 63、迎新弃旧:谓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64、贻弃:丢弃,遗弃。
- 65、弃甲曳兵: 弃甲曳兵qìjiǎ-yèbīng (1) 扔掉盔甲,拖着兵器,形容大败而逃的狼狈相 英 throw away their armor(英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 66、曳兵弃甲: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67、扬弃: 扬弃yángqì (1) 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英 sublate;develop what is useful or healthy and discard what is not (2) 抛弃 英 throw away
- 68、掩弃: 谓死于道途而草草收葬。
- 69、奄弃: 1.忽然舍弃。犹永别﹐谓死亡。
- 70、厌弃: 厌弃yànqì (1) 厌恶嫌弃 英 detest and reject (2) 讨厌或腻味 例 个人对他的职业的厌弃 英 distaste for
- 71、休弃:旧指离弃妻子。
- 72、辛弃疾: 辛弃疾Xīn Qìjí (1)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少年参加抗金义军,后率军归宋,先后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后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善作词,抒发其渴望复国统一的壮志,抨击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投降妥协行经,著有《稼轩长短句》 英 Xin Qiji
- 73、销弃:指早产和弃婴。
- 74、消弃:消磨;废弃。
- 75、尽弃前嫌:完全消除以往的嫌隙。
- 拼音qì
- 注音ㄑㄧˋ
- 笔划7
- 繁体弃
- 五笔YCAJ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2) 同本义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3) 废,废除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4) 忘记弃,忘也。——《尔雅》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弃忽(遗忘,忽略)(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6) 离开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