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彻的词语
- 151、彻上彻下:贯通上下;通达上下。
- 152、彻膳: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 153、彻贫:谓贫困之极。
- 154、彻查:彻底调查。
- 155、彻幂:谓撤去食物上的罩巾。古代宴宾时的一种礼节
- 156、彻卷:毕卷。谓读竟全卷。
- 157、彻县: 1.亦作"彻悬"。 2.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
- 158、彻席:人死的婉辞。
- 159、彻头:犹到头;尽头。
- 160、彻梢:犹言彻头彻尾。
- 161、彻里至外:从里到外。 犹言完完全全。
- 162、彻侯:爵位名。秦统一后所建立的二十级军功爵中的最高级。汉初因袭之,多授予有功的异姓大臣,受爵者还能以县立国。后避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新莽时废。后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 163、彻达:通达。
- 164、彻里彻外:从里到外。 犹言完完全全。
- 165、彻明:犹彻旦。
- 166、彻盷:谓目明而转视貌。
- 167、彻坐:撤去座位。旧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赐坐面议。及宋范质执宰,惧面议仓卒有失,每议事则具札子进呈。坐论之礼遂废。见《宋史.范质传》。
- 168、彻田:垦治田地。
- 169、彻帘:封建时代,君主年幼,其祖母或母亲当政,称垂帘,归政则称彻帘。
- 170、彻鉴:明鉴;洞察。
- 171、彻乐: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借指逝世。
- 172、彻首彻尾: 同“彻头彻尾 ”。
- 173、彻悟:谓看透世事,有所领悟。
- 174、彻夜: 彻夜chèyè (1) 整夜;一夜 例 彻夜苦读 英 all night;all through the night
- 175、彻底: 彻底chèdǐ (1) 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例 说话前彻底打量过她 例 彻底打扫了一遍 英 thorough;thoroughgoing;utter;full;complete;exhaustive;bag and baggage (2) 形容水清见底 例 清澄彻底的江水 英 clear;limpid
- 拼音chè
- 注音ㄔㄜˋ
- 笔划7
- 繁体徹
- 五笔TAVN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2) 同本义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彻筮席。——《礼记·士冠礼》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3) 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4) 拆毁;拆下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5) 又如:彻屋(拆除房屋)(6) 通达;明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7) 又如:彻鉴(明鉴;洞察)(8) 垦治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9) 又如:彻田(垦治田地)(10) 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11) 又如:彻札(穿透铠甲)(12) 结束,完结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3) 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形容词(1) 通,达彻,通也。——《说文》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2) 又民之彻官百品。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3) 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