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徐的词语
- 1、鹢首徐回,兼传羽杯: 船慢慢地来回摇荡着传递着酒杯。
- 2、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谚语,意思是像徐娘一样的中年女子,姿态或才情不减当年。
- 3、徐达: 词语解释⒈ 明初大将。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末参加朱元璋军,有勇谋,与常遇春齐名。被朱元璋任为大将军,攻灭张士诚,又北伐灭元,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后又连年出击元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任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 4、徐渭: 词语解释⒈ 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诸生。中年为胡宗宪幕僚,宗宪获罪后惊惧发狂,自杀未成。善画水墨写意花鸟,挥洒淋漓,对大写意画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擅行草,奔放有力。诗文戏曲皆纵横奇肆,不拘一格。著有《南词叙录》,今人辑有《徐渭集》。国语辞典徐渭[ xú wèi ]⒈ 人名。(西元1521~1593)字文长,一字天池,晚号青藤。明朝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年二十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后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幕僚。胡下狱,渭惧怕牵连,一度发狂。知兵、好奇计,工诗文,善书画,行草纵逸飞动,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著有《路史分释》、《笔元要旨》、《四声猿》、《徐文长集》等。英语Xu Wei, Chinese painter德语Xu Wei (Eig, Pers, 1521 - 1593)
- 5、徐枫: 词语解释⒈ 电影演员。原籍江苏,生于台湾。女。台北市育达商业职业学校肄业。1966年从影。因主演《侠女》而知名。后主演的《龙城十日》获金马奖最有希望女星奖;《刺客》和《源》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创办汤臣影片公司。
- 6、徐晃: 词语解释⒈ 三国魏大将。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公元196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两军对峙数月,他率军截烧袁军粮车,使袁军陷入被动。211年,渭南之战中,他率部奇袭渭北,使曹操打败马超,夺取关中。219年,奉命救援被困襄阳、樊城的曹军,大破蜀汉关羽军。
- 7、徐骧: 词语解释⒈ 清末台湾抗日武装首领。台湾苗栗人。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他组织抗日义军,任民团团长。日军侵台后,率领民团会同其他义军,在台中、嘉义等地屡败日军。后在台南阻击战中牺牲。
- 8、徐迟: 词语解释⒈ 作家、翻译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武汉分会主席。著有诗集《最强音》、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等。译有《托尔斯泰传》等。
- 9、徐熙: 词语解释⒈ 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善画花鸟虫鱼,所作禽鸟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画花木落墨为格,杂彩副之,人称“落墨花”。与黄荃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流派。国语辞典徐熙[ xú xī ]⒈ 人名。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见识气度闲雅高放,常游园圃,观察动植物情状。擅画花竹水鸟,虫鱼蔬果。所绘禽鸟,形骨轻秀,花木则采用粗笔杂墨,草点枝萼,色不碍墨,不掩笔迹,时人称为「落墨花」。与后蜀黄筌并称为「黄徐」,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形成五代至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
- 10、徐上瀛: 词语解释⒈ 明代琴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号青山,江苏太仓人。武举出身。明末欲参加抗清未成,遂隐居苏州穹窿山。以快速演奏风格丰富了虞山派的琴风。所演奏的三十一曲由弟子编成《大还阁琴谱》。著有《万峰阁指法fd47笺》和《溪山琴况》各一卷。
- 11、疾如风,徐如林:疾如风,徐如林是一句词语,出自《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 12、轻重疾徐:疾徐:快慢。指弹奏器乐的方法
- 13、顔徐: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徐浩的并称。
- 14、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 15、执徐:古时以干支纪年,岁在辰为执徐。
- 16、庾徐:庾信和徐陵二人皆南朝梁时文学家,文风绮艳,世称徐庾体。庾信晩年文风转为沉郁。
- 17、于徐:安然自得貌。
- 18、迂徐:迂缓;缓慢。
- 19、纡徐:(书)(形)从容缓慢的样子。
- 20、悠徐:犹缓慢。
- 21、应徐:汉应玚﹑徐干的并称。二人以诗文著名,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有才华的宾客。
- 22、颜徐: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徐浩的并称。
- 23、严徐:严安﹑徐乐的并称。汉武帝时二人上书言事,皆拜郎中。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泛指有才识之士。
- 24、虚徐: 从容不迫;舒缓。 舒展;舒敞。 迟疑;盘旋。
- 25、微徐:细弱而缓慢。
- 拼音xú
- 注音ㄒㄩˊ
- 笔划10
- 繁体徐
- 五笔TWTY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彳(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2) 同本义徐,安行也。——《说文》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3) 散开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形容词(1) 缓慢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此事当徐议之。——《宋史》徐有得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余韵徐歇。徐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2)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3) 安闲的样子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4)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5) 全,都。通“俱”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