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徐的词语

  • 51、徐品才: 2005年 重金邀请内地新锐音乐人赵真担任鳄尼皮衣的形象代言人。
  • 52、徐徐图之: 徐者,慢也。徐徐就是慢慢的意思。图,图谋,谋划。之:代词,指代图的对象。连起来就是慢慢的谋划这件事。
  • 53、徐徐道来: 慢慢说出一件事的前因后果的意思。
  • 54、徐海鸡: 蛋肉兼用型品种。
  • 55、徐家山: 徐家山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盐场堡,地处兰州市北山柏树台一带,距市中心仅3公里,是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创造的闹市“桃园”。
  • 56、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在今淮河中下游,即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一带。
  • 57、徐州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 58、徐氏:春秋时殷民六族之一。
  • 59、徐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淄川镇西。或云在淄博市西南。
  • 60、徐吾:战国齐女子名。有辩才。 复姓。春秋郑国有徐吾犯。见《通志.氏族四》。
  • 61、徐疾:或慢或快。
  • 62、徐详:舒缓安详。
  • 63、徐偃: 徐偃xú yǎn (1) 西周时徐国国君 英 Emperor of the country Xu in Western Zhou
  • 64、徐夷:即徐戎。
  • 65、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
  • 66、徐冯:传说中周时的隐士。
  • 67、徐妆:指徐妃的半面妆。
  • 68、徐偃笔:指毫锋柔韧便于书写的毛笔。相传徐偃王有筋而无骨,故以为喻。
  • 69、徐州: 徐州Xúzhōu (1) 江苏西北部城市,津浦和陇海两铁路的交点,有煤炭、机械、化学、冶金等工业,并有云龙山、云龙湖等名胜古迹 英 Xuzhou
  • 70、徐顾:方言。犹言注意,留神。
  • 71、徐衍:相传周末时人,因恶周末之乱,投海而死。
  • 72、徐趋:犹徐步,徐行。
  • 73、徐夫人:战国赵人,以藏锋利匕首闻名。荆轲刺秦王所用匕首即得自徐夫人。事见《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亦载此事。司马贞索隐:"徐,姓;夫人,名。谓男子也。"
  • 74、徐陈:汉徐干和陈琳的并称。
  • 75、徐行:缓慢前行,缓步而行。
  • 拼音
  • 注音ㄒㄩ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WT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彳(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2) 同本义徐,安行也。——《说文》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3) 散开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形容词(1) 缓慢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此事当徐议之。——《宋史》徐有得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余韵徐歇。徐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2)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3) 安闲的样子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4)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5) 全,都。通“俱”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