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得的词语
- 2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2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28、非法所得:不法利益或不义之财,通常指的是犯罪所得。
- 29、弄得好: 暂无解释。
- 30、得之不难: 得到它其实不难的意思。
- 31、求索不得: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 32、求不得:云南方言,不想看见你。不待见的意思
- 33、情非得己:指情况出于不得已。本来并非所愿,但根据事物的发展及所处的环境等,不得不这样做。
- 34、不得前后:大小便失常,或耳边不同,或遗失不禁,皆为重症之候。
- 35、难得一见: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36、加行得: 指经由闻、思、修等三慧所证得者。
- 37、得来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 38、土得来: “土得来”源自吴语,特别是来自音韵殊妙、内涵宛妙、意境神妙的江浙沪方言,您可能还记得邓丽君甜美圆润、温婉动人的《你怎么说》糯得来举国上下的文学青年茶饭不香,您也可能时而闻到“好是好得来”、“甜食甜得来”、“大是大得来”“清爽是清爽得来”等江南语调,她在程度上要比“蛮”字要深得多了,上海人用一种独一无二的、软糯婉转的语调说出“土是土得来”来形容特别正宗、道地——勿要忒好听。
- 39、一举三得: 一举三得yī jǔ sān dé (1)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英 shoo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40、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41、走得起:行得通;受欢迎。犹言吃得开。
- 42、得力干将:谓有气力;精力充沛。
- 43、事得其反:比喻一个人本想做好一件事,可结果却往往不近人意,与本人想做的恰恰相反。本成语应更正为适得其反
- 44、一举多得:比喻一种举动同时兼收多利。
- 45、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
- 46、作得: 犹言能做。
- 47、得道失道:来自佛经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神仙得道失道的过程,告诫人们不能爱慕虚荣。
- 48、得是:意为怀疑语气,通常理解为 “是不是” “是吗” “真的吗”。
- 49、一得两便: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一则结了此案,二则捉住大伙强盗,又可官上加官,岂非一得而两便。” 如今一得两便,他们又有了出路,自然再好没有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
- 50、乐得其所: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乐得有价值,有意义。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得
- 五笔TJG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dé动词(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得,行有所得也。——《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 找到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5) 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6) 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 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 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11) 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12) 同“德”,恩惠,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13) 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14) 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15) 又如:洋洋得意(16) 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名词(1) 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2) 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副词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词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3) 另见de;děiděi助词(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4) 另见dé;děide动词(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5) 另见dé;de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