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得的词语

  • 351、得佛:成佛。
  • 352、得似:怎似;何如。
  • 353、不会得: 犹言不应,不可能。得,语助词。
  • 354、会得: 1.犹言能理会,懂得。 2.能够。
  • 355、得劲: 得劲,得劲儿déjìn,déjìnr (1) 舒服 例 这几天身体不大得劲 例 近来腿脚不得劲 英 feel well (2) 好用;合适 例 改进后的工具用起来很得劲 英 fit for use (3) 得力 英 capable
  • 356、不得劲: 不顺手;使不上劲。 不舒适。 方言。不好意思。
  • 357、不得劲儿:不是滋味。
  • 358、得江山助: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 359、得道者多助: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 360、陶陶自得:自得:自己觉得快意。自己觉得舒畅快乐
  • 361、那得:怎得;怎会;怎能。
  • 362、兀得: 兀得wù dé (1) 这;这个 例 瞧他兀得得意样儿 英 this (2) 怎么,表感叹 英 how (3) 〈方〉突然 例 兀得失踪 英 suddenly
  • 363、得卜:谓得到吉祥的卜兆。
  • 364、乾落得: 枉然。
  • 365、得无: 得无déwú (1)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构成表推测性的疑问句 例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英 whether or not;perhaps;I think
  • 366、马上得天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 367、得辠:[ dé zuì ] :(动)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做工作不能怕~人。
  • 368、得罪:[ dé zuì ] :(动)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做工作不能怕~人。
  • 369、说得嘴: 1.话说得响。
  • 370、钻木得火: 1.远古时代的一种取火方法。用钻子钻木﹐木因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相传燧人氏发明。
  • 371、钻火得冰:比喻完全不可能。
  • 372、總得: 总得zǒngděi (1) 表示在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英 must;have to;be bound
  • 373、总得: 总得zǒngděi (1) 表示在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英 must;have to;be bound
  • 374、纵得: 1.纵令,即使。
  • 375、陶然自得:自己觉得快意。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基本释义

dé动词(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得,行有所得也。——《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 找到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5) 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6) 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 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 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11) 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12) 同“德”,恩惠,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13) 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14) 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15) 又如:洋洋得意(16) 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名词(1) 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2) 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副词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词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3) 另见de;děiděi助词(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4) 另见dé;děide动词(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5) 另见dé;d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