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得的词语

  • 151、信得过:可以相信。
  • 152、行不得: 1.不可做。 2.行不到。 3.谓行路艰难。
  • 15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 词语解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 ]⒈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英You find sth. by chance after travelling far and wide for it;
  • 154、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 词语解释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tà pò cǎo xié wú mì chù,de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 ]⒈  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引证解释⒈  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155、提丢斯波得定则: 词语解释⒈  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4上各加上0.0,0.3,0.6,2,…等数,便是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单位为天文单位)。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与该定则不谋而合。根据该定则发现了许多小行星。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观测值却与该定则不相符。
  • 156、天得:谓得之于天﹐天然具备。
  • 157、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不加选择,有利即可。
  • 158、铁不得:即吐蕃。
  • 159、上得天时,下得地利: 词语解释⒈  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 160、上不得台盘: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 161、三拳敌不得四手:谓寡不敌众。
  • 162、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词语解释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un1 yì dé ,yī jiāng nán qiú ]⒈  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谓将才难得。亦泛指人才难得。国语辞典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⒈  (谚语)​比喻将才难得。引《三国演义·第七〇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
  • 163、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 词语解释⒈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164、使不得:亦作"使不的"。
  • 165、神色自得: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
  • 166、十不得一:十件事中,没有一件是成功的。比喻费很大力气也没有收获。
  • 167、深得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 168、深得民心:意思是指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 169、时者难得而易失: 词语解释⒈  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掉。
  • 170、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词语解释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shǐ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⒈  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有话非说不可的时刻。引证解释⒈  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有话非说不可的时刻。 《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 晋 王沉 《魏书》:“陈琳 作檄,草成,呈 太祖。引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 太祖 平 鄴,谓 陈琳 曰:‘君昔为 本初 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 琳 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太祖 爱其才,不咎。”
  • 171、失得: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 特指弊病﹑失误。
  • 172、时难得而易失: 词语解释⒈  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掉。
  • 173、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sǐdéqísuǒ (1) 人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英 die a worth death
  • 174、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词语解释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证解释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 175、数得上:犹数得着。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基本释义

dé动词(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得,行有所得也。——《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 找到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5) 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6) 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 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 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11) 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12) 同“德”,恩惠,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13) 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14) 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15) 又如:洋洋得意(16) 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名词(1) 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2) 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副词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词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3) 另见de;děiděi助词(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4) 另见dé;děide动词(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5) 另见dé;d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