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得的词语
- 226、狗肉上不得台盘:亦作"狗肉不上桌"。
- 22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词语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⒈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说符合道义者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帮助,反之则孤立无援。
- 228、得采: 得采décǎi (1) 赌博得利;生意中获得好利润 英 win
- 229、得财买放: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 230、得风便转:看到风头便转变态度。 比喻态度随势而变。
- 231、得放手时须放手:该放手的时候便放手。谓对于某些事情不要太固执﹑认真。
- 232、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词语解释⒈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国语辞典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dé rén zhě chāng shī rén zhě wáng ]⒈ 得人心的必能光大兴盛,失去人心的必致灭亡。引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爰清尉候,载澄疆埸,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233、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dé ráo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 (1) 意为能宽容的地方就不要揪住不放,要留有余地 英 To err is human;let people off easily whenever possible
- 234、得全要领:得全:获得保全;要:古“腰”字;领:颈部;要领:指主旨、纲领。腰和头颈获得保全。
- 235、过不得:亦作"过不的"。
- 236、反行两得:行:行事。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面和反面两种效果。
- 237、当世得失:当世得失是一个词语,读音dānɡ shì dé shī,释义现世人们得意与挫败的不同境遇。
- 238、佛得角:佛得角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bo Verde,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Cabo Verde),简称佛得角,是非洲的一个国家。
- 239、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词语解释⒈ 形容由于取得了胜利而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
- 240、得缩头时且缩头: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 241、得兽失人: 词语解释⒈ 得到了野兽却丧失了人的性命。比喻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 242、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 243、得休便休:休:停止,罢休。该罢手时就罢手。指适可而止
- 244、得于心应于手: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 245、得輶如毛: 词语解释⒈ 輶:轻。德行轻得如同羽毛一般。指实行仁政并不困难,而在于其是否有志向。
- 246、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词语解释⒈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 247、得志: 词语解释得志[ dé zhì ]⒈ 实现志愿。例少年得志。英enjoy success; achieve one's ambition;⒉ 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例说书虽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英have a succesfful career;引证解释⒈ 谓实现其志愿。引《易·贲》:“‘白賁无咎’,上得志也。”《史记·伍子胥列传》:“闔庐 既立,得志,乃召 伍员 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宋 苏轼 《管仲论》:“故三代之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於天下。”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但妾两人鬱鬱不得志,恆与笔墨为缘。”⒉ 指名利欲望得到满足。多含贬义。引汉 贾谊 《吊屈原文》:“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得志诸公,目不覩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三章:“他带着一脸小人得志的奸笑,拍着 马子怀 的肩头说:‘爷们,那天在集上我怎么跟你说的?’”⒊ 谓揣度而得其意旨。引《史记·李斯列传》:“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 胡亥,高 能得志焉。”国语辞典得志[ dé zhì ]⒈ 达到自己的志愿。引《易经·贲卦·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惟达者为能通之。」近得意 反潦倒 落魄
- 248、非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里得几何是指不同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几何体系,简称为非欧几何,一般是指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双曲几何)和黎曼的椭圆几何。
- 249、得之若惊: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 250、方兰生门,不得不锄: 词语解释⒈ 香草生长在门户之中,地方不适当,不得不锄掉。比喻人虽有才,但行为不轨,只好忍痛舍掉。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得
- 五笔TJG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dé动词(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得,行有所得也。——《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 找到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5) 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6) 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 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 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11) 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12) 同“德”,恩惠,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13) 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14) 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15) 又如:洋洋得意(16) 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名词(1) 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2) 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副词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词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3) 另见de;děiděi助词(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4) 另见dé;děide动词(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5) 另见dé;de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